向國際示範未審先判「陽光司法」

向國際示範未審先判「陽光司法」

【本報訊】 中國外交部未就12港人事件正式發稿,但發言人華春瑩率先在Twitter開火反擊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研究國際關係的學者指出,華春瑩的本質是「戰狼式」打嘴炮,凡見到美方發出針對中國的言論,先作「反射式」回應,每事強烈反駁,亦反映北京想以他們作中美角力的籌碼,但此舉等同向國際社會示範中國未審先判「特色法治」,只要政權有需要,法律工具隨時服務。

不論去年逃犯條例修訂,抑或訂立港版國安法,北京和建制代表是唱好中國「陽光司法」,稱可以看到不同地方法院的直播,又可根據案件編號追查審訊進度。

學者:中國法律為政權服務

浸會大學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系副教授陳家洛指出,華春瑩今次未等法庭審理,先行將12名港人定性「分裂國家」,等同向國際社會盡顯中國特色的「法治」,「有沒有證據不是重點,未審先判」,更令國際社會認定,中國「法律」只是為政權所需服務。

陳同時指出,從華春瑩對12名香港人的定性,反映北京已將他們當成為「人質」,可見將會「被中共用作中美角力的籌碼」。

事實上「人質外交」是中共常用招數,如加拿大應美國要求在溫哥華機場拘捕轉機的華為高層孟晚舟,並將她引渡美國受審;其後中國透過外交部宣佈起訴兩名加拿大公民康明凱(Michael Kovrig)及邁克爾(Michael Spavor)涉嫌從事間諜活動危害國家安全,並多次以兩人自由向加拿大施壓釋放孟晚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