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本恩:決策者真假不分 社交距離料明年持續

高本恩:決策者真假不分 
社交距離料明年持續

【本報訊】政府抗疫措施進退失據,港大公共衞生學院流行病和生物統計學教授高本恩指,今次疫情中未能預料到的挑戰,是幫助政策決定者及公眾將事實與虛構分開,並認為明年或會間歇實施全民社交距離措施,直至疫苗提供群體免疫。

高本恩在港台節目《給香港的信》中指出,武肺疫情爆發後,今年1月與中國專家合作研究時發現,每名感染者可傳染 2.2 人,個案每周倍增。參與研究沙士的他指,沙士傳播力最強是症狀已浮現時,幾乎所有病人已送進醫院隔離,可切斷傳播鏈。但武肺患者很多時只有輕微病徵,但已具傳播力,「這代表疾病是在社區傳播,而非在醫院爆發,令它更難控制」。他又說,香港實施嚴厲入境檢疫措施及追蹤確診個案,並實施社交距離措施,港人亦對疫情表現警惕,一般而言有效遏止疫情。

高本恩信中感激在沙士期間於港大設立研究團隊的恩師流行病學家Anthony Hedley,為本港訓練一班世界級流行病學專家,為本港衞生部門分析及提供科學證據,「你告訴我們,公共衞生政策應以科學證據為基礎,我們一直在盡力提供政府可以用來做出明智決定的證據」。

陳沛然︰普檢「效益」林鄭最大

但他指出,武肺疫潮中遇上未能預料的挑戰,就是幫助政策決定者及公眾分辨真假,「將真實與虛構分開」。他又稱,部份防疫措施或需更長,認為明年或會間歇地實施全民社交距離措施,直至疫苗能夠提供群體免疫,才能回復原本的生活。

醫學界立法會議員陳沛然在港台節目《城市論壇》上指出,食衞局長陳肇始8月初曾稱,預計500萬人參加全民檢測,希望找到1,500個隱性患者。他認為檢測計劃最大「效益」是政府,包括林鄭,有機會多次感謝中央施援,協助民望低迷的她繼續其施政,「我覺呢個『效益』係非常大嘅!」

未有參與檢測的楊先生在節目批評全民檢測勞民傷財,認為政府須交代用了多少公帑,「你唔封關,驗幾多都冇用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