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家庭下午起床為慳一餐

基層家庭下午起床為慳一餐

【本報訊】武漢肺炎雖有放緩迹象,但疫潮對本港家庭帶來的壓力仍然沉重。有基層家庭丈夫失業,主婦要以米飯代餸菜,更着子女晚睡晚起,以節省早餐開支。有社福機構調查發現,約三分之一受訪家庭壓力達高壓力等級,經濟及親子關係等為壓力主要來源。逾半受訪者對政府防疫政策不滿,認為政策「不到位、支援不足。」

明愛與公開大學在7月至8月訪問445名家長,並深入訪談其中27名家長,發現約一成基層家庭因疫情跌至接近貧窮線收入水平,亦有約一成非基層家庭分別跌至接近貧窮線及基層水平。

逾半不滿政府防疫政策

結果亦顯示逾半受訪者對政府不封關、禁堂食等防疫政策感不滿。家長亦不滿政府派發抗疫物資的效率,有受訪者表示「派個口罩都四個禮拜,我死咗喇係咪」;另有受訪者批評政策令人無所適從,直斥「當我哋白老鼠。」

家長阿嫦育有兩名就讀小學的孩子,指疫潮令支撐家庭經濟的丈夫失業,一家只能靠向親友借錢及向社福機構求助維持生活,令她無助及失落。阿嫦一家更為節省開支節食,晚上多煮米飯,讓兩個女兒多吃飯睡晚點,翌日下午1、2時才起床,「咁可以將下午茶當早餐同午餐,慳番啲錢。」單親家長劉女士最擔憂抗疫物資及生活必需品,她過往曾經凌晨4點半起床排隊買口罩,非常徬徨。她的女兒亦相當無助,擔憂疫下經濟轉差會令自己「未畢業先失業。」

明愛社工文子君稱,不少受訪者在訪問期間落淚,對前路茫茫均非常擔憂與無助。她促請政府為家庭提供現金直接援助等經濟支援,同時加強對家長及學童的情緒支援。她又呼籲非牟利機構、地區組織及民間互助網絡加強合作,填補政府支援網絡不足,協助巿民渡過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