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天聽到一位球友感嘆:「9月在看NBA季後賽,感覺很奇怪。」今年因為武漢肺炎疫症,確實帶來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奇特季後賽。執筆之時賽事已經快將完成次圈,看過這麼多場之後,不少球迷都覺得今年的比賽質素很高,好幾隊的防守都打得非常精采。這可能是由於常規賽中斷過好一輪,球員變相多了一次中間休季;但也有球迷認為,這與NBA Bubble的封閉作賽方式不無關係:球員長期24小時集中待在迪士尼世界的特定園區裏生活、練習和比賽,心無旁騖,作息規律,而且與隊友和教練團如集訓般朝夕相對,有更多時間去研討和調整打法策略。另外也有球友指出,Bubble比賽沒有了主客場的分別,雖然比賽氣氛不如大球館,卻是更純粹的球技與實力較量,又有另一重意義。
次圈的系列賽,我比較留意的是東岸塞爾特人對衞冕的速龍,兩隊都有優秀的體系和防守,對戰起來十分有組織而好看。雖說如此,但當系列纏戰至終極第七場,球星威力還是重要的,結果這一戰,塞爾特人的塔圖(Jayson Tatum)顯出重要時刻的成熟大將之風,反之速龍今季失去了尼納特(Kawhi Leonard),在最關鍵時刻還是少了一個能挺身而出的主將,成為最後勝負的分野。塞爾特人艱苦出線後,東岸決賽對手也是防守厲害的熱火,占美畢拿(Jimmy Butler)更是我心儀的熱血球星,預計又將是非常精采的對決。
這屆NBA季後賽因為加入美國種族問題的抗議元素,據說影響了當地收視。但其實單純從觀賞高水平競技的角度看,對真球迷來說實在不容錯過。
喬靖夫
小說家+武道狂+籃球迷
周一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