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算社區仍有40隱形患者 孔繁毅︰四周後有望零確診

推算社區仍有40隱形患者 
孔繁毅︰四周後有望零確診

【切勿鬆懈】

【本報訊】雖然近期每日新增本地確診個案斷續地出現單位數,但武肺對港人威脅仍未消除。港大內科學系臨床教授孔繁毅指,根據普及社區檢測計劃累計發現超過20確診者,以此推算本港仍有40至50隱形患者,需繼續防疫措施,相信要四至六星期才能重回零確診。

孔繁毅昨接受商台節目訪問表示,普及社區檢測計劃發現20多名確診患者,如果直接按人口推算,估計全港可能有60至70名隱形患者,但由於日子越後,隱形患者人數應越低,故他推算社區實際有40至50隱形患者。

■限聚令放寬至四人的首個周日,銅鑼灣多處人流暢旺。

由於社區依然有病毒存在,孔繁毅認為防疫措施必須繼續,相信要四至六周才能重回零確診,並要再觀察一段長時間,才能肯定社區是否再無病毒。對於有聲音要求放寬限聚令,他認為防疫措施必須繼續,若食肆等處所能嚴守,可待出現零確診後再研放寬限制,此舉可同時平衡各行各業的經濟需要,又不會令疫情反彈。

孔繁毅續說,未來最重要是增購檢測儀器及增聘技術人員,提高本地的檢測能力至每天1.5萬至兩萬個樣本,以及增加檢測點,最理想是公眾隨時可以到全港18區的普通科門診接受深喉唾液檢測,這樣便可盡快追蹤傳播鏈,「假如冬天真係有第四波疫情,亦好快控制到」。

不過他認為,最重要是邊境檢測做得好,所有入境人士必須檢測,入境時做第一次,隔離期間做第二次,就可以第一時間將確診者隔離,防守工作「滴水不漏」,追蹤工作就不會這麼辛苦。

感染及傳染病專科醫生曾祈殷亦指,根據第二波疫潮數據分析,需12周、即三個月疫情才會「歸零」,以第三波疫潮於7月15日起計算,推算最快要10月中旬才會零確診。但他指,現時社區最少仍有數十隱形患者,學校又於本月底復課,若衞生防護中心未能及早發現隱形患者,擔心會爆疫。

■希慎廣場門外有市民與多啦A夢合照時除下口罩。

港大內科學系臨床教授孔繁毅

中秋群聚恐惹反彈

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更警告,隨着公務員全面復工及學校復課,加上下月1日中秋節是傳統家庭團聚節日,如未來兩周高危社交活動頻繁,恐怕疫情會反彈,「第三波疫情唔會斷尾,永遠做唔到零確診」。

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則稱,過去一段時間本地個案數量每日差不多,疫潮未斷尾,社區仍有患者未找到,呼籲市民要盡量保持社交距離及多洗手戴口罩。

財政司長陳茂波則急不及待增加過境人流,他在網誌表示,若香港能把疫情管控好、不再出現源頭不明本地個案,並好好利用全民檢測計劃中提升的檢測能力,會加快推出健康碼,有望放寬與內地以至其他地方的往返限制,有助加速本地經濟恢復,以及有限度的外出旅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