諮詢委員會淪政治花瓶 73%青年拒做林鄭道具

諮詢委員會淪政治花瓶 
73%青年拒做林鄭道具

【本報訊】過去一年多不斷打壓年輕人的特首林鄭月娥,曾幾何時設立「青年委員自薦計劃」,聲稱與年輕人同行。但有調查發現,逾七成青年無意參與計劃;逾半數青年更認為,青年在諮詢委員會中屬政治花瓶。有委員慨嘆,逾一年任期僅開會一次,「想做嘅嘢係做唔到」。

青協7月4至8日訪問524名18至35歲青年,73%受訪者指無興趣申請政府的青年自薦計劃,原因包括不感興趣及不相信委員會可發揮影響力。

57%受訪者認為青年在諮詢委員會中屬政治花瓶。61.2%受訪者更明言不信任特區政府、45.2%受訪者不同意政府重視青年參與、27.1%受訪者亦不認同青年參與諮詢委員會能夠帶來改變。

調查又發現,45.1%受訪者不認同諮詢委員會可令官民之間有直接溝通,46.7%不信委員會運作具透明度。

委員:做唔到想做嘅嘢

電台節目主持人蕭希婷為綠色殯葬及相關事宜工作小組委員,受疫情影響,超過一年任期過去,她僅出席過一次會議。自該次會議後就沒有下文,她認為委員會溝通不足,浪費任期,「電郵及網上溝通亦欠奉,好似冇進步。想做嘅嘢係做唔到。浪費咗呢年任期,可能呢年大家可以做多啲嘢改進,或者推進,但就係因為疫情冇咗」。

回顧最初,蕭希婷本來盼望「配合」政府的遊戲規則對談,但林鄭最近已擱置connect年輕人的論調,蕭認為從來都沒有同行:「由頭到尾,我都唔覺得有connect。佢所謂嘅connect,只不過係佢要作一個聲勢,話畀人知佢有份做呢件事。」縱然聲音不被重視,但她仍呼籲年輕人:「如果你有嘢想講,把握喺你仲有機會講嘅時候,𠵱家好講埋佢。」

民間青年政策倡議平台代表何詩慧直指諮詢委員會「冇用」,她認為從委任形式產生的委員不能代表青年意見,林鄭若要聆聽年輕人意見,應落實五大訴求,以及關注12名在深圳鹽田看守所拘留的年輕人,「到𠵱家連基本安全都唔理,仲點拉近關係?」

青協建議政府在諮詢委員會以外,透過網上等不同方式吸納青年意見,特首亦有需要檢討自薦計劃。民政事務局發言人回應稱,政府會繼續積極創造有利條件,以鼓勵更多青年加入不同決策局或部門轄下的諮詢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