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陌度阡】齊民要術

【越陌度阡】齊民要術

近日一齣荷李活拍的花木蘭電影在中港台鬧得沸沸揚揚,大家都以維基百科或網絡上的片言隻語找尋木蘭的身世,支持一下自己的政治立場。對於我一介農民來說,政治立場如何都好,最重要是「講真話」,欠根據或武斷推測的歷史見解,隨便傳播開去就有點危險了,因為獨裁政權就是這樣,最愛搬弄歷史去粉飾自己,我們就不要學了。好的一方面來看,就是讓魏晉南北朝的歷史能再次映入大家眼簾,我少時對南北朝及後來的五代十國歷史頗為敬而遠之,因為更迭太快太亂,不是考試好讀的材料。但人到中年,反而最為沉醉閱讀這兩段時期的歷史,因為在發掘史料時,發現當年的老師都太簡化於「胡人亂華」四字,忽略了胡人與漢人的互動與融合,推動中外交流的事蹟。

北魏是統一五胡十六國的第一個北朝政權,而且大力改革荒棄混亂的北方國土,特別是均田政策及鼓勵農業兩方面,使流離失所的百姓再次耕者有其田。北魏晚期,賈思勰更綜合幾百年的中國農業技術文獻,並加上田野的工作經驗,寫出《齊民要術》(公元544年)這一本中國歷史的第一本農書,影響中國農業發展甚深,就讓我略舉一二書中的農業技術:

【堆 肥】踏糞堆積撒滿田

「……凡田地中有良有薄者,卽須加糞糞之。其踏糞法:凡人家秋收治田後,場上所有穰、穀𥢧等,並須收貯一處。每日布牛腳下,三寸厚;每平旦收聚堆積之;還依前布之,經宿卽堆聚……」

上面寫的「踏糞法」是一種古老的堆肥方法,把田地的稈料穀殼堆在農民養飼牛畜的地方,讓動物的糞尿吸滿,再層層鋪設新料,到春天時便有堆肥可用,撒於田間提升地力,這是現代仍在推廣的農業技術。

【綠 肥】綠豆美田如蠶糞

「……凡美田之法,綠豆為上,小豆、胡麻次之。悉皆五、六月中䆊羹懿反種,七月、八月犂䅖殺之,為春穀田,則畝收十石,其美與蠶矢、熟糞同……」

綠豆、黃豆、芝麻早已是中國農民的綠肥植物,堪比蠶糞和堆肥的功效。

【農民經濟】自給以外賺利潤

「……如去城郭近,務須多種瓜、菜、茄子等,且得供家,有餘出賣。只如十畝之地,灼然良沃者,選得五畝,二畝半種葱,二畝半種諸雜菜;似校平者種瓜、蘿蔔。其菜每至春二月內,選良沃地二畝熟,種葵、萵苣。作畦,栽蔓菁,收子。至五月、六月,拔諸菜先熟者,並須盛裹,亦收子訖。應空閒地種蔓菁、萵苣、蘿蔔等,看稀稠鋤其科。至七月六日、十四日,如有車牛,盡割賣之;如自無車牛,輸與人。卽取地種秋菜……」

教居於城鎮旁的農民多種不同的蔬菜,除了自給之外,也可以出賣予鎮民以賺取利潤,也保障了城鎮的食物供應,暗合19世紀歐洲農業經濟學家「范杜能」(Johann Heinrich von Thünen)的學說。

《齊民要術》是一本很有趣的古書,講究的是「實務」,理你是胡人還是漢人,以民為本,讓百姓安居樂業便對了。要知道東漢三國之後,是一個王權旁落的漫長歷史時空,但也是文化發展飛快的時間,一直到宋朝才重現中央集權,但也因為有多國的地緣政治交流,經濟及文化也是一時之盛,但到了明清的大一統鎖國政策出現,明顯阻礙了中國的進步。有時分散離異的統治,更讓大家看到別人的好,自己的不足,促使相互學習進步,其實未必一定是壞事。

《齊民要術》輯錄於四庫全書的子部,後世有人為其配圖。互聯網

坪原猴

新界邊鄉成長的野猴子,拾起父母的鋤頭想保着最愛的農村風光人情,希望每個孩子都能有赤腳走阡陌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