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人做事總有動機。看到國藝(8228)主席冼國林去年10月搞YouTube頻道做藍營KOL,近日又被貼街招,勾起好奇心追查,為何在上市公司水深火熱之際撈政治。
冼國林財仔出身,曾在永亨信用財務任董事兼總經理;後來不再打工,到倫敦攻讀法律,自此迎來精彩下半生。他2007年回港創辦財務公司第一信用(8215),翌年狙擊國民黨前黨產「漢普頓酒店」,被媒體揭發有神秘玩家在背後泵水,包括「老虎仔」邱達昌和福建幫富二代曾文豪,初見人脈網絡。
有人在專欄寫過,他為黃百鳴穿針引線搭上虎門的鄭強輝,買下東方娛樂(009),在買殼賣殼兩年過渡期,他作為顧問建議開拍他詠春師門葉問故事,也促使他成立「國藝娛樂」。冼國林後來借殼上市,向與國務院前總理李鵬女兒李小琳關係密切的慧峰(8228)買殼,把電影娛樂業務注入上市公司。把慧峰改名國藝後,冼國林頻用上市公司收購私產,把上市公司的錢流往自己錢包,當中牽涉現金、可換股債券、承兌票據等……除換到枱面獎金也賣走難以估值資產,同時令國藝負債上升,冼國林也成上市公司最大債主!
冼國林或基於也是債主原因,日前「大方地」將自己被貼街招一事放fb專頁,事件耐人尋味。細心研究發現大股東成為自己公司大債主好處多,可突破很多上市條例,如冼國林日前在fb曬命指找到金主,配股3億美元予外國基金,理應被攤薄並失去大股東地位,有趣是條款竟寫明入股方持股在任何情況下須少於10%,客觀效果是冼國林很可能保留大股東地位。
心水清讀者大概了解是怎麼一回事。如大股東與大債主是同一伙,財技可用盡,如定立苛刻債務重組條款,低價收股票,小債主要想鬧個魚死網破也無計可施。
巧合地,冼國林第一步是2019年國藝公佈「滅債」計劃,冀把冼國林賣產予上市公司的「債」變現,換成國藝股份;第二步是2020年擬「蛇吞象」康宏(1019),用娛樂資產換金融資產,為奪命金收拾殘局。過渡期間,他成立「冼師傅講場」。
十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