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動物40年少68% 人類成元凶

野生動物40年少68% 人類成元凶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前日發表《地球生命力報告2020》,指全球野生動物數目在40年間平均減少68%,自然生態「以史無前例的速度被破壞」,歸咎於人類活動所致。

破壞棲息地 過度捕獵

報告評估逾4,392種受監察的哺乳動物、雀鳥、魚類、爬蟲類動物和兩棲動物於1970年至2016年間的跌幅。跌幅於過去數百萬年未曾出現,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是重災區,平均跌幅達94%。

報告指草原、稀樹草原、森林和濕地棲息處流失、過度捕獵野生動物、引入外地物種和氣候變化,都是造成野生動物數目暴跌的主因。報告指人類使75%地球的無冰地面發生劇變。生態系統被摧毀使約100萬物種受威脅,包括50萬動植物和50萬昆蟲或於未來數十年或數世紀面臨滅絕。淡水的生態多樣性惡化的速度最快,數據顯示自工業革命後,全球流失85%濕地。報告發現受監察的淡水物種自1970起平均每年跌4%。WWF首席科學家麗貝卡.肖形容情況敲響警號,「很大部份是由於我們築壩蓄水的方式,以及使用淡水資源為全球增長的人口生產食物」。她又警告開發熱帶森林捕獵野生動物在全球販售可使人類更易從動物染病。

報告警告失去生物多樣性會威脅糧食安全,不過專家指只要迅速行動仍可煞停甚至逆轉這趨勢,如改變生產和消耗食物的方式,解決氣候變化問題和保育大自然。美國有線新聞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