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氣泡是泡沫幻想(林忌)

旅遊氣泡是泡沫幻想(林忌)

特區政府為催谷不受歡迎的全民檢測無所不用其極,甚至以「旅遊氣泡」作為招徠手法,以「十劃都未有一撇」的所謂「商討」,令市民誤信只要做了檢測,即可以盡快前往世界各地旅遊。這種手法如果是商業合約,早就被警告是詐騙手法,有如那些被消委會開名警告的黑店。

所謂「旅遊氣泡」,是一些地理、疫情以至制度相近的國家,在如今全球武漢肺炎的嚴重疫情下,有限度開放商務、旅遊以至探親的臨時做法。而特區政府的所謂商討對象,卻是包括完全不同情況的地區;有些國家疫情遠比香港嚴重,如德國、法國、瑞士、日本、韓國。即使這些國家願意給予香港免檢疫的待遇,甚至不需要香港給予他們相同的待遇,反過來香港政府歡迎港人去這些地區旅遊後免檢疫回港嗎?這些國家的確診數字,即使回落每日仍達三位數,不怕港人去旅遊後染病,再帶回社區嗎?

至於澳洲與新西蘭,前者先否認曾與港府接觸,聲稱目前只願意與新西蘭合作,原因就是兩國地理接近,而且同樣對外鎖國。當香港拒絕全面封關,隨時又爆發新一波 的疫情,與兩國鎖國的政策根本相反;反觀香港自己堅拒全面封關,加上如今中國與澳洲關係緊張,近日幾乎每日都聽到中國外交部譴責澳洲,特區政府又突然認為「香港不是中國」,可以獨善其身嗎?

唯一可行的台灣被政治凌駕

至於餘下的東南亞各國,特區政府所接觸的泰國、馬來西亞以至越南;表面上這些國家的確診數字較低,符合雙邊安排,但東南亞各國情況參差,部份國家如菲律賓、印尼的情況都較為嚴重,如香港對外傭就實施嚴格限制,因此對其鄰國就實施免檢安排,是否合乎安全呢?這些國家的數據的可靠性成疑,對香港旅遊業的貢獻亦有限。

現實對香港而言,最符合條件的就是台灣,一來地理、文化相近,台灣感染數字又低,而且對口罩的態度亦相似;然而兩岸關係緊張,特區政府甚至拒絕對台駐港人員發簽證,因此唯一合乎條件的地方,就因政治原因而不用幻想,特區政府甚至連接觸都不做,再次證明口說別要「政治化」的特區政府,永遠都是政治凌駕於一切。 記得2月、3月份時,不少人特別是親政府人士,都指控由歐美回港的市民,包括留學生、公幹、探親等,都被指是「自私」,而引致第二波爆發。如今全球疫情都嚴重,特區政府卻打倒昨日的我,為了旅遊業而甘冒第四波爆發的風險。這完全是雙重標準邏輯混亂。忽然間港人外遊又不再自私,又不用怕危險了,好似在香港參加過「全民疫測」,就比疫苗更安全,不但在香港不會感染,連出外旅遊也可以了。

政府不斷指摘市民發表「誇張失實言論」、「抹黑計劃」、「肆意詆毀」全民檢測、港康碼等,事實是在特首林鄭月娥一再聲稱是否參加是「自願」後,卻先有一堆親政府人士開記招,說就要強制市民參與,不參加就不派錢,以至有疫苗也要罰遲些打;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甚至出爾反爾,改口說市民「有責任」接受檢測。為何政府要孤注一擲,把僅餘的公信力全部押在這個檢測上?

當初林鄭月娥自己也承認,驗後的效力不過是14日;除非這種檢測變成長期,即全港市民每14日都做一次,否則又如何連繫得上旅遊氣泡?又反過來問,為了方便少數市民去旅遊,原來要全港市民冒第四波的風險,以至不斷付上天價的檢測成本嗎?旅遊氣泡就是泡沫幻想,一如其他泡沫,一篤即爆。

林忌

時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