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皰疹是一種夏季常見的皮膚病,發作的時候通常從手掌或腳掌開始,會冒出小水泡,又紅又癢,最後蔓延至手指或腳趾,甚至影響身體其他地方。
汗皰疹其實跟只有一字之差的「疱疹」一點關係也沒有。疱疹是由病毒所引起,是一種傳染性疾病,但汗皰疹其實是一種特別的濕疹形態,常常會反覆發作,跟病毒無關,也不具傳染性。汗皰疹成因是甚麼呢?壓力、濕疹病史、吸煙、金屬過敏、大量攝取含有鎳(nickel)或鈷(cobalt)等金屬的食物、皮膚感染、多汗症、過量紫外線接觸等都有機會增加汗皰疹的風險。
治療汗皰疹首要是避免刺激。洗手時避免用過熱的水,使用溫和的清潔及潤膚產品。盡量不要抓破水泡,可能增加感染風險。減少壓力累積,維持作息正常,避免熬夜晚睡,都可以改善症狀,降低復發機率。
避免長期接觸刺激性物質,例如香料、清潔劑、酸性食物等,要使用手套預防。食物中也可能含有鎳、鈷等金屬,低鎳/鈷飲食原則:避免過量巧克力、黃豆、麥片、堅果類、貝類海鮮及罐頭食物。 有研究對鎳過敏的病人,進行低鎳飲食四周, 六成病人的汗皰疹情形有改善。如果經皮膚測試發現對鎳、鈷等金屬過敏,或者常常發作找不到原因,可以試試低鎳/鈷金屬飲食。
汗皰疹的藥物治療主要方向是利用外用類固醇及外用免疫抑制劑(TCI)的外用藥膏降低發炎反應 。如果治療2至4周未見改善或常常復發,也可以用光化學治療的方法,以及可能需要重新檢查是否有其他長期接觸的致敏原或感染等。病情反覆嚴重的病人,可能要考慮系統性治療,例如口服類固醇、口服調節免疫系統藥物及生物製劑等藥物,以控制病情。
盧景勳醫生 中大榮譽臨床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