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述醫術:治療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梁憲孫)

醫述醫術:治療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梁憲孫)

二十四歲的志明新確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aemia),病情嚴重。志明接受化療後病情穩定,骨髓檢查確認進入緩解狀態。由於他的白血病屬高危的一種,建議接受骨髓移植,增加治癒機會。

治療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一般有三個階段,包括「誘導緩解」、「緩解後鞏固」及「持續治療」;主要用化療加類固醇,有多個方案可供選擇,例如Hyper CAVD:「環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阿黴素」(Doxorubicin)、「長春新鹼」(Vincristine)、「甲氨蝶呤」(Methotrexate)及「阿糖胞苷」(Cytarabine)。常用的化療藥物亦包括「天冬酰胺酶」(Asparaginase),個別病者或適合同時接受「抗B細胞單克隆抗體」、「安妥昔」(Rituximab)。醫生可根據病人的白血病類型及基因突變、年齡及整體健康狀況,挑選合適方案。

化療的副作用包括脫髮、嘔吐、腹瀉、口腔潰瘍、便秘及手腳麻木等症狀。骨髓功能短暫受化療影響,紅血球、白血球及血小板數量下降;患者需要輸血、輸血小板及打升白血球針,預防感染及流血不止現象。化療後癌細胞快速壞死,可誘發「腫瘤溶解綜合症」(Tumour lysis syndrome),導致急性腎臟衰竭,必須小心。

「急性淋巴白血病」的癌細胞容易入侵中央神經系統,需要特別處理;可經「腰穿」(Lumbar puncture)進行「鞘內化療」(Intrathecal chemotherapy),或經靜脈注射大劑量化療。常用的藥物包括大劑量「甲氨蝶呤」及「阿糖胞苷」,兩種化療藥物較容易「入腦」,療效理想。

如癌細胞有「費城染色體」(Philadelphia chromosome),內含bar-abl融合蛋白「酪氨酸激酶」(Tyrosine kinase);建議治療方案包括加入具針對性的標靶藥物,即「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梁憲孫 養和醫院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