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山頂的香港杜莎夫人蠟像館「住」了約100個蠟像,你有否想過,開館20年來,由誰人去打理它們?令它們歷久常新?現時全館的蠟像,均由助理蠟像製作坊經理黃健成(Kenny)以及蠟像工作坊藝術師(調色專家)蟻穎琳(Ant)二人主力「照顧」。
在英國大學修讀時裝,Kenny十多年前回港找暑期工,覺得在蠟像館打工很特別,就應徵到館內幫遊客拍照,後來終於等到工作坊有空缺,轉職幫蠟像做修補工作,今年已踏入第13個年頭。
在大學讀視覺藝術,主修畫畫的Ant則一直很喜歡雕塑,到外地旅行都喜歡參觀醫學博物館,12年前畢業後發現蠟像館有這麼一個職位可以為蠟像做修復、保養,就膽粗粗寄信去問館方有甚麼職位空缺,就這樣獲得了蠟像工作坊藝術師(調色專家)一職。
目前全港只有他倆全職做這行業,他們都是讀藝術或時裝出身,這亦是入職要求之一。想做這份工,最好還有油畫、雕塑及特技化妝經驗,見工更要過五關斬六將,除了考顏色敏感度、對藝術的觸覺,還要懂針黹,因為有機會要幫蠟像縫衫,果然要周身刀。
蠟像修復是個「晨型人」限定的工作,上班時間是朝七晚四,Kenny和Ant二人均住在新界區,每日清晨五時許就要出門,七點準時到達山頂開工。遊客付錢入場,少不免會和一眾「名人」攬頭攬頸,蠟像們每天和數以千人握手,打交道,自然會有損耗,所以Kenny和Ant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分頭巡館,檢查蠟像前一天被遊客「寵幸」的程度,例如頭髮、 眼眉、眼睫毛等有否亂了,表面有沒有刮痕,如果臉部髒了,就要用清潔液輕輕幫它洗面,但如果有大瑕疵,分分鐘要重新上色。他們還有另一個職責,就是定期幫蠟像洗頭,「蠟像的頭髮都是真的,也要和一般人一樣,用洗頭水洗頭,再吹乾set頭。」他們形容不少遊客都很百厭,「蠟像的長髮有時會被遊客擯了辮,他們又很喜歡將帽子放在蠟像上,我們很經常在蠟像上見到唇印。」
二人每朝都要爭分奪秒,把握在蠟像館開門前的四小時內完成上述工作,如遇着旅遊旺季,或其中一人放假,更是忙得不可開交。在空無一人的館內工作,蠟像處處,疑幻疑真,老實說,有點陰森恐怖,Kenny也笑言:「最初真的有點害怕,因為跟真人太似,我倆是分開工作的,獨自在蠟像旁走過都幾嚇人,但那麼多年都習慣了。」
每個蠟像由頭到腳,上至頭髮亂了、領帶歪了,抑或是指甲油甩色、鞋履上有一點微塵,都由他倆去打理及修補。
蠟像上的飾物不是「朱義盛」,連梳化、茶杯等道具,也是由他倆去搜羅或訂製,可謂一腳踢。要勝任這份工作不容易,要有美感,也講天份,蠟像像真度高,因為在顏色顏料上花了不少工夫,蠟像顏色由多層油彩layer構成,組成人類皮膚的質感,一切都是由擅長玩顏色調配的Ant在色盤上調製。
原以為真人皮膚越靚越少瑕疵,製作蠟像的難度就越低,事實正好相反,皮膚不能太「令」身,因為會太膠太假,反而有點啞色才夠逼真。Ant說每日上班就是為蠟像補妝,「沒想像中簡單,也要上底妝、胭脂、眼影,顏色照燈後又會褪色,特別是紅色較快褪色,要定期重新上色、精修,令蠟像時常保持容光煥發,像剛剛化完妝要出show。」顏色還要配合場內燈光,因應不同的擺放位置去調校,聽起來都覺得複雜。
每日在館內為蠟像「找不同」,Kenny笑言自己有職業病,有點強迫症,「朋友都好怕俾我望,如果他們生暗瘡,我一眼就睇得出。」Ant亦有同感,「現在出街都很留意別人的皮膚顏色、頭髮,和看看有冇甩鞋帶。」
能夠擁有自己的蠟像,某程度上是身份、地位的象徵。主角都是有頭有面的名人,甚至是國家政要,二人不時都要飛到外地和主角度身、溝通。韓國女星裴秀智,是不少人心目中的女神,Kenny就曾飛到韓國為她度身,但最令他印象深刻的,卻是印尼總統佐科.維多多(Joko Widodo),「當時要經過很多保鑣、安檢才能和他見面,他的真人好親切,完全沒有架子,不會覺得我們礙事,浪費時間,很樂意讓我們度身。」他續說:「現今很多公仔都是(3D)列印出來,但我們這份工要跟真人作很深入的交流,才可感受到對方真實的一面,再用雕刻做出那份感覺,與很多平常人難得一見的名人近距離接觸,這些體驗也是工作最有趣好玩的地方。」
記者:黃子配
攝影:魏子朗、伍永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