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欄上周五出街時,剛碰上美國科技股大調整,昨日執筆之時(亞洲時段),納指期貨由低位收復了近一半失地,讀者可能會問,科技股跌夠未?現時是否入市良機?
要知道納指是否跌夠,首先要知道誰是今次科技股拋物線上升再燦爛地爆炸的幕後黑手。外媒報道,此君應該是日本軟銀的孫正義。許多人望見美國Robinhooder不問價高追AAPL和TSLA等大型科技股,明顯是泡沫,可能會避之則吉,但孫正義卻有索羅斯的敏感度,不單止不避泡沫,反而利用期權的槓桿原理,四兩撥千斤迫期權莊家把正股炒上,當然,孫氏有40億美元的財力,加上Robinhooder傻更更配合,才夠力把正股炒上,散戶學不來。
既然有能力迫莊家炒起正股,孫氏自然有能力按他的時間表引爆泡沫,簡單講,今次孫正義成功看見市場漏洞屈機,從莊家和Robinhooder手上賺了數十億美元,這一屈機招數曝了光,王弼相信,以後一段時間,我不是說大量科技股都是泡沫,一定爆破,但應會少了人肆無忌憚不問價追科技股,而且科技股一路被視為疫情大贏家,不少人已有和病毒共存的心態,經濟最差時候已過,只會繼續向重啟邁進,因此,科技股對價值型股份的溢價會收窄。
但有一樣可以肯定的,是聯儲局和其他央行印鈔不會減少,資金仍是氾濫,只是可能由追逐增長,回到追逐價值型股份,煙草股如Philip Morris(PM)由3月低位56美元回升到目前80美元樓上,股息仍有5.9%,資產負債表穩健,在美元弱勢的有利海外收入的情況下,部份資金有機會追逐這一類高息股。
王弼
專業投資者,曾任基金首席經濟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