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受疫情影響,拖累新地(016)的售樓及租金收入,集團去年純利按年大跌48%至235億元,撇除非現金項目後基本盈利則按年跌9%,派息持平。期內所有核心業務收益全線倒退。主席郭炳聯坦言,受到疫情發展的不明朗因素等影響,預期未來中期盈利前景存在不確定性。
截至今年6月底止,新地營業額按年下跌3%至826億元,受到投資物業估值減少拖累,期內股東應佔溢利下跌近五成,若撇除相關非現金項目,集團基礎溢利仍減少9%至293億元,主要由於投資物業租金貢獻因給予零售租戶的租金寬減而減少,以及集團酒店業務經營虧損及運輸基建和電訊業務溢利大幅下降所致。
新地表示,自今年1月底起,受疫情爆發所拖累,經濟環境及市場狀況急劇惡化,對本港住宅市場帶來負面影響,期內錄得合約銷售額約336億元,按年下跌44%,主要來自西九龍匯璽III及濕地公園旁Wetland Seasons Park 首兩期項目等。期內物業銷售收入為412億元,銷售溢利則下跌1.6%至183億元。
集團表示,在未來九個月將推售多個住宅項目,包括北角海璇第二期、Wetland Seasons Park 第三期、東半山Central Peak、沙田半山項目及元朗站發展項目,以及將於年底推售西九龍匯璽已落成單位。
疫情爆發亦拖累集團零售物業組合表現,令新租及續租租金均面對短期壓力,出租率亦有所回落,總租金收入按年減少4%至190.9億元。不過,新地表示,會堅持繼續在港投資,旗下位於高鐵西九龍總站上蓋、九龍東巧明街項目,以及啟德城中心項目,預期落成後將帶來超過100萬平方呎零售樓面面積。
年內酒店業務盈轉虧,由去年同期賺約14億元轉至今年倒蝕逾3億元。集團歸咎於本地社會事件,加上跨境旅遊因疫情而癱瘓,令香港酒店業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 酒店入住率和出租客房平均收入大跌。
內地業務方面,年內合約銷售約95億元人民幣,主要來自上海及多個廣東省項目;租金收入則按年升2%至41.66億元人民幣。集團預計,未來四個財政年度將有共1,200萬方呎投資物業落成;住宅方面,今年將推售全資發展的東莞瓏匯新一期,以及上海與佛山項目。
此外,郭炳聯預期,受疫情影響,中短期全球經濟仍然疲弱,加上中美緊張關係加劇,持續的地緣政治風險,料將為經濟復蘇帶來更多挑戰和不確定性,預期集團中期盈利前景不確定,主要取決於疫情發展及相關防疫措施的放寬,包括跨境往來重新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