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不劇透,為《TENET天能》評一評分

【西遊記】不劇透,為《TENET天能》評一評分

《TENET天能》(Tenet)今日在香港上畫。戲院商旨意神作救命;觀眾餓了荷李活大片大半年,渴求得到Christopher Nolan慰藉,如果被劇透,興致大減,難道叫他們改看撐警暴劉亦菲套《花木蘭》(Mulan)?我不是警察,我有良心,放心,這篇文章,不會涉及《TENET天能》劇情上任何蛛絲馬迹。

在我個面書專頁,有時會收到留言,提及我曾經在壹仔為《潛行凶間》(Inception)打了個一百分。我又不是DSE考官,對分數,大家不用太認真。之後,我為《蝙蝠俠:夜神起義》(The Dark Knight Rises),甚至離譜地打了個一百零五分。我根本不認同自己有資格為任何電影評分。如果硬要評分,不如給Christopher Nolan一個評分:由《凶心人》(Memento)開始被人認識,剛好二十周年。

《凶心人》是成名作,改編挪威電影的《白夜追兇》(Insomnia)是考牌作,之後被欽點接手《蝙蝠俠:俠影之謎》(Batman Begins),一鳴驚人。再往後的故事,大家應該很熟悉。正常人類,有蝙蝠俠在手,肯定埋首炮製《夜神》三部曲,Christopher Nolan不是正常人類,中間居然還有閒情逸致拍出《死亡魔法》(The Prestige)和《潛行凶間》。透過這兩齣傑作,隱隱約約,已經看得出Christopher Nolan對「時空」的執迷。是想不到來到今天,還未放下,還在尋找突破。

完成《蝙蝠俠:夜神起義》後,Christopher Nolan已經不只是大師,接近神。即使不是神,也是教主。他要開拍甚麼題材,電影公司都會快速地將支票雙手奉上。結果,他選擇科幻片《星際啟示錄》(Interstellar)和戰爭片《鄧寇克大行動》(Dunkirk)。同樣來自英國,我曾經以為Christopher Nolan想學習前輩Stanley Kubrick。

Stanley Kubrick拍過科幻片經典《2001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拍過戰爭片經典《烈血焚城》(Full Metal Jacket),證明自己比其他名導更勝一籌的地方,是所有題材也能夠成功駕馭,周身刀張張利。Christopher Nolan原來更想做自己,《星際啟示錄》和《鄧寇克大行動》,可以理解為導演將自己獨有的敍事方法,放在不同範疇。是否在外太空?是否在戰場?不算最重要。贏不到其他人?他只需要勝過以前的自己。

以前,我覺得有點浪費。像David Fincher,不是說《龍紋身的女孩》(The Girl with the Dragon Tattoo)或者《失蹤罪》(Gone Girl)不好看,相反,我覺得相當精采。不過,調子接近下,要超越早期的《七宗罪》(Se7en),或者《搏擊會》(Fight Club),不太可能。情願導演拍《奇幻逆緣》(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或者《社交網絡》(The Social Network),完全兩回事,至少有新鮮感。我很想看到Christopher Nolan拍喜劇,拍鬼片,拍色情電影。不過,看完《TENET天能》,我相信就算心願成真,他也會繼續根據自己的敍事手法來創作。因為,相對闊度,Christopher Nolan肯定更加在乎高度。

十年前,衝動地為《潛行凶間》打了個一百分,最大原因,是它拉闊了我的想像。自小看動作片,不論中外,製作單位追求進步的方法也很直線:今次由三樓跳下來,下次便由十樓跳下來。飛車,今次飛過城門河,下次便飛越黃河,再下次飛上太空。像《虎膽龍威》(Die Hard)系列,越拍越燒錢,越拍越誇張,以為一味求大求快求昂貴便等於進步。總會去到一個地步,像看《龍珠》,說到菲利眨眨眼已經毀滅星球,之後還可以創作出更好打的奸角?根本很荒謬。《潛行凶間》有很多地方很優秀,對我來說,最感動的,是借助一個簡單設定,合理地把幾場正常的動作場面串連,已經變成一種與別不同的觀影感受。

兩億美元大製作 唔用綠幕超現實

十年後,《TENET天能》,有點接近。看預告片,你也看到逆行子彈,逆行飛車,逆行打鬥,全部前所未見。想得出,已經難;拍得到,更難。有關時間的設定,可能有點似幾年前的日本電影《明天,我要和昨天的妳約會》。就算設定相同,放在一齣以對白為主的慢節奏純愛片,跟放在一齣以動作為主的快節奏謀戰片,複雜程度是幾何級數跳升。感受,似看完一齣加強版《潛行凶間》。似一個中學生終於讀大學了,能力好像高了,但出題的考官也一樣自我提升,齊齊進化。繼續下去,你可能要提升到碩士水平、博士水平,才追得到考官的增幅。

為Christopher Nolan評分,其實,給甚麼分數也可以,也沒有意義。因為,他似置身另一個世界,根本不能跟我們的世界作出比較。今時今日,製作一齣兩億美元大製作,接近沒用綠幕,本來就超現實。是要有這種堅持,有這種品味,才會營造出宗教性吧。想當年,名氣還未算響亮,拍《蝙蝠俠:俠影之謎》,已經死不肯拍3D版。你看今天,還有幾多電影主打3D特效?沒有收錢賣廣告,純粹為讀者設想,還未看《TENET天能》的,快看,不用怕看不明白,正如導演建議:好好感受它。入面涉及的情感,無論對人類品性的觀察還是對地球未來的關懷,我認為不比《星際啟示錄》遜色。肯定,不會似你看完最後一季《闇》(Dark):腦是燒了,但燒完之後,甚麼餘韻也沒有,連灰燼也不留一片。

方俊傑

觀塘長大,壹仔打滾,偏愛西片、西劇、中日韓美女。利物浦快樂球迷,非西人一個。facebook : 方俊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