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谷數碼人幣 勢在港推行

中國谷數碼人幣 勢在港推行

【本報訊】中共以異乎尋常速度開發數碼貨幣(DCEP,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目前已要求內地銀行及科技公司試行,似乎想在國際支付科技標準上搶奪話語權,而相關產品已表明將來會在「粵港澳大灣區」推廣,香港料不會缺席。分析認為,數碼人民幣相關交易藏有使用者足迹,被中共監控風險高,是為擴大使用範疇的一大挑戰。

人行早於2014年成立數字貨幣研究小組,是最早研究數碼貨幣的央行之一,名義上是為了保護自己的貨幣主權和法幣地位,背後則另有目的,其中最直接是減省發鈔成本。中國過去十年移動支付迅速增長,2018年交易總額達5萬億人民幣,約佔所有支付的80%。

習近平

政府可掌握交易及流向

第二,數碼人幣可被中共政府掌握交易及流向,有助反洗錢。華僑永亨經濟師李若凡指,數碼人幣支付的交易數據提高了資金透明度,有助央行對貨幣的監控及管理,「商業銀行同發行方可以通過區塊鏈技術監測到每筆資金流向。」她認為,雖然反洗錢未必是人行推動數碼人幣的最大要因,但其「可控匿名性質」的確有助防範洗錢等非法金融活動。

若要數最大的誘因,外界料中共意在挑戰美元的霸權地位。市場一直憂慮,美國有機會限制中港使用SWIFT(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系統進行美元清算,作為金融武器之一。數碼人幣推出後,意味人民幣跨境交易可繞過SWIFT直接進行。建銀國際報告亦認同,建立數字化跨境支付清算和信息網絡,是應對美國制裁的方法之一。

對於有指中國希望藉此推動人幣國際化,星展香港高級經濟師周洪禮認為,國際化的進程始終取決於人民幣的流動性、穩定性和可兌換性,反而數碼人幣可追蹤資金流向,引起歐洲央行等爭議,關注用戶私隱度。李若凡亦指,數碼人幣其實只是人幣現金的替代品,推出後國際間未必會突然廣泛使用,料日後在香港推廣,初期主要是方便內地旅客在港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