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到歐洲訪問,威脅捷克議會組團訪台要付出「沉重代價」,結果引來歐盟國家的集體杯葛,在意大利和德國都見不到總統總理,各國政要均不給好臉色看,本欲作親善之旅,不料是蒙羞之途。
歐盟各國基於各自的國家利益,在中美關係上一向首鼠兩端,盡可能不選邊站。雖然身受武漢疫症打擊,又明知華為對網絡安全有潛在威脅,但歐盟仍與美國對華的劍拔弩張保持適當距離。
王毅歐洲之行意在離間美歐關係,火中取栗,以避免中共在世界上四面楚歌的困境,但就因為「沉重代價」的威脅,惹得歐盟群起而攻之。跑到人家家裏去罵人,這種惡意的挑釁,稍有民族自尊心的都無法接受,更何況歐洲這個崇尚騎士精神的古老文明發源地?你口出惡言,人家豈會笑納?
果不其然,王毅一走,德國就表示要維護自己的南海利益了,德國軍艦很快也要到南海游弋。德國與南海有多大的利害關係?如非吞不下一口氣,用得着派軍艦來示威嗎?中共在南海與東盟爭,與美日印爭,現在又有歐盟插一腳,中共是嫌命長了嗎?
本來,對捷克不滿大可閉門抗議,至少顧着歐盟國家的體面,而又達到警告各國的目的。王毅偏偏在公開場合聲色俱厲,擺出一種「我是流氓我怕誰」的姿態,如此公然羞辱,唯一結果是把歐盟各國都推到美國懷抱裏去。
本來不是說好了對美國和歐洲國家要「軟」嗎?去到外交場合,沒有外交風度,只求一時口舌之快,如此付出「沉重代價」的,不是捷克,而是中共自己。
真的要人家付沉重代價,那也應該有大殺着在手,可惜王毅回國後,中共祭出的「沉重代價」,居然只是停止進口捷克鋼琴,代價是183萬港元「咁大把」,簡直是自取其辱。說重話之前,理應檢視一下手上有甚麼牌,手空空就不要口輕輕,說了不做等於沒說,等於自己打臉。這些都是做人的ABC,王毅是老外交官,不應如此口不擇言。
與此同時,最近習近平提出了五個「絕不答應」,一大堆套話讓人讀來頭暈,要點是警告美歐各國不要把中共和中國人民割裂開來,不要對中國的事指手劃腳。但國際社會自有政治倫理準則,人家要說甚麼你管得了嗎?你在家打孩子,鄰居竊竊私語,有人來規勸,你就說「絕不答應」,那有用嗎?你「答應了」人家要說,你「不答應」人家也照樣說,那你不是說了等於沒說?說一千次不答應,不如來一次辣手的,打得對方抬不起頭來,讓別人接受教訓,從此閉嘴。
中共總是說他們代表14億中國人,但14億中國人甚麼時候讓中共代表?人民代表不是人民選出來的,人民代表去開會,都要照中共的意旨舉手如儀,那算甚麼代表?趙立堅說中共和中國人民血肉相連,話一說就被網民打臉。你說和人民血肉相連,人民為甚麼感覺不到?為甚麼網民群起冷嘲熱諷?血肉相連咁嚴重,至少人民的生死禍福要上心,至少讓人民自由出國、自由上網、自由說話,自由遊行。如果連自由也不給人民,禁這個禁那個,要拉要鎖,要進集中營,要取消母語,要用國安法整治香港,要對台灣動武,你做任何事都傷害人民,民脂民膏是你的營養,人民的苦難是你的盛宴,你與人民血肉相連,是用甚麼「連」起來的?
「沉重代價」與「絕不答應」都只是習慣性口炮,改革開放40餘年,口袋裏錢多了,還是那麼俗不可耐!就不能說幾句有點品味的話?當年魯迅批判中國人的阿Q精神,阿Q打不過人,就說「我是你爸爸」,以此平衡心理挫折,「沉重代價」﹑「絕不答應」都是阿Q精神的遺傳。進入21世紀,中國人的劣根性仍未根除,難怪今日中國有錢了,還是讓文明世界看不起。
明明知道與美歐交惡沒有好結果,偏偏又控制不住自己,到處樹敵,唯恐自己處境不夠惡劣,這是甚麼道理,大概只有共產黨人才能明白了。
方圓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