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不景】
【本報訊】疫情令全球經濟重創,亦拖慢國際大行原定瘦身步伐,但隨着新增個案稍緩,裁員行動亦急不及待恢復。消息透露,多次重申本港要增聘人手的龍頭行滙豐,近期已重啟本地裁員第一刀,過去兩日累計裁減約40人,涉零售、私人銀行及保險部門的資訊科技(IT)員工。
另據悉上月底,滙豐保險業務部亦向集團中高層相關主管發內部通訊,要精簡資源及控制成本,翌日便有4、5位,屬第3、4級別的本港及地區中高層保險主管被裁,即時展開離職前休假。
分析認為,因集團壓縮成本需要,國際大行比純本地業務為主的銀行,職位流失機會更高,但為免帶來震盪,裁員策略會化整為零,不會出現如九年前滙豐全行性裁員三千的大動作,加上香港始終是全球盈利重鎮,受影響幅度應較歐美為細。
滙豐香港員工總數約2萬人,該行發言人對市場傳聞不予評論。根據母公司滙控今年二月公佈的重組策略,集團計劃到2022年底未來三年內,裁員3.5萬人(裁員比率15%),令員工總數降至約20萬人。但受疫情阻礙,3月底叫停行動,到6月份集團再發內部備忘錄指會重啟裁員。
有滙豐IT部員工向本報透露,累計周二、三兩日,部門暫時被裁員工約40人,包括來自零售銀行、私銀及保險部全職員工,分佈在滙豐大角嘴、石門及將軍澳後勤中心工作,其中保險部被裁IT員工,有屬於第3、4級別的中高層管理人員,員工估計裁員行動或持續兩周。
業界指,多年來IT一直是滙豐裁員災區,該行裁減全職員工後,或會以合約、兼職及項目為基礎等形式重聘IT人手。
香港銀行業僱員協會副主席鍾逸表示,有收到獅子行裁員傳聞,「透過某啲喺滙豐工作嘅會員話畀我哋知」,但消息未進一步獲證實,協會將繼續密切跟進事態發展。他說,國際大行因集團策略轉變,部份員工或職位崗位有機會流失,不過純以本港業務計,應該不致太嚴重,所受影響料較海外市場細,估計像2011年滙豐因金融風暴衝擊而一次性全行大規模裁員行動,暫時不似再發生;隨着金融科技及大數據運用,未來銀行業的工種變化將會很大。
滙豐銀行副主席兼行政總裁王冬勝今年2月曾發內部通訊,向亞洲區員工派定心丸,稱儘管集團重組中,自動化過程會令一些職位消失,「但對亞洲員工數目影響將會很低」。
本港另一發鈔行渣打,其母公司亦傳聞向英國及中東員工開刀。據彭博報道,集團計劃對倫敦及杜拜私銀部門展開裁員,規模逾40人,英國及杜拜分別佔20及25人。渣打發言人回覆本報時承認,私銀業務正採取措施提高生產力及增長能力,少量職位因而被裁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