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全民自願檢測進行九日,僅找到19宗新確診個案,當中只有八宗涉及沒有病徵的隱形病人,另外兩宗是檢測後出現病徵,另有九宗於檢測前已發病,本應循現行的途徑如私家醫生或普通科門診接受檢測。計劃找到沒有病徵的隱形病人數目,遠低於特首林鄭月娥最初預計社區有的1,500隱形病人。有專家指數字反映計劃成效低。
全民檢測累計找到19宗新確診個案,患者年齡介乎22至92歲,包括四名主婦、兩名外傭, 及四名大圍交通城群組個案。另有六宗屬舊確診個案,相信是體內殘餘病毒。
19宗新確診個案中,實際只有8宗是沒有病徵隱形病人,包括居於東涌的60歲家庭主婦,平日只到附近街市及公園,初步確診時病毒數值介乎30至33。另外也有一名菲傭沒病徵。
另有九人檢測前已有病徵,包括居港景峰的一對老夫婦及外傭三人,外傭及夫婦分別8月22日及29日有病徵,9月2日才做全民檢測。政府多次呼籲已有病徵市民循現行途徑接受檢測,包括求診私家醫生或普通科門診,但上述九人病發後沒求醫即檢測。
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表示,已預期全民檢測找到的個案不多,現時找到無病徵個案更少。以19宗新確診個案推算,即約六萬人找到一宗確診個案,推算全港有125宗確診,每日新發個案六宗,靠防控措及社交距離措施,而不需全民檢測,也可於六至七周內截切傳播鏈,數字反映計劃成效低。
他指,已有病徵病人可能已將病毒傳播,質疑衞生防護中心追蹤未到位,如交通城有個案是透過全民自願檢測發現,顯示追蹤有滯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