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理保你】英國賣樓慘況實錄 - 金堅

【保理保你】英國賣樓慘況實錄 - 金堅

首先聲明我不是賣樓agent,今期講的是自己近8年來在英國買賣物業的經歷。筆者前後四個物業都是在香港的酒店展銷會買的,現在還持有兩個。我把自己的賣樓經驗綜合以下數點:

1. 買方縮沙冇錢賠:筆者遇過兩次買方臨陣退縮, 其實買方是想我大劈價兩成,我當然企硬,最後交易告吹。由於英國買方毋須付定金,一切都是gentleman agreement,在 Exchange Contract(付樓10%)之前買賣雙方都可以零成本縮沙。最慘係我已經付了部份律師費,血本無歸!後來知道原來可以買保險,一旦對方縮沙,便賠償相關律師費。

2. 塘水滾塘魚:筆者最後成功賣出物業,但兩次皆為華人接貨(一個是台灣人、一個是香港人)。香港人「隔山買牛」一般是apartment,當地人喜歡住House。由於市場較狹窄,分分鐘可能要等6個月至一年,或者更長期才可以找到買家。

3. 做按揭要有「覆層報告」:英國倫敦格倫費爾大樓(Grenfell Tower)2017年發生大火,導致71人死亡。其後政府要求二手樓要出具「覆層報告」(Cladding Report),證明建築覆層物料達到防火標準。由於需求殷切,據聞可能要等一、兩年才可以出到報告!業主如果心急賣樓就大鑊!

4. 樓花轉讓難度高:筆者曾經基於某些原因要在入伙前賣樓。為了激勵agents,筆者合法地額外增加了5,000英鎊佣金,最終找到了一個港人買家,可以一次過現金支付。但當中的法律文件相當繁複,消耗了大量時間和金錢,好彩最後趕及入伙前成交,真係一額汗!

總結一句:英國買樓容易、賣樓難。

金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