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控制大選 - 陶傑

網絡控制大選 - 陶傑

十一月三日的總統大選投票,關乎二百年來世界史在十字路口的重大變動。當然有外國勢力入侵,企圖影響美國總統大選結果。

網絡滲透大選,成本便宜。一場大選,網絡攻擊或發放假消息,文宣工作成本四十萬美元,亦即約三百多萬港幣或人民幣。

只文宣不夠,還要煽動街頭抗議,此成本約為美金二十萬。

另當一名專業記者報道一件事實,網絡的敵對勢力要將此報道或評論否定,對記者展開的人身攻擊和抹黑,需要其他網絡寫手水軍,美國成本五萬五千美元。只是美國價格,其他第三世界的寫手,工程外判,如由五毛錢起,當然遠低於此數。

這是二○一七年英國衛報的報道。干擾美國大選,三年之前由於某些國家的大數據高科技更為「進步」,需要的人手成本相對更低。

大數據可指揮政治訊息滲入美國大眾網絡。此一指揮工程,甚至不必用頭目指揮生產,而只需人工智能自動發配。

大數據系統辨析美國網民的社交媒體,分辨其「情緒色彩」:此「面書」主人出生在哪一州、在東岸或西岸讀書,唸甚麼學系,畢業後第一份工作在何處。是投身科羅拉多州祖傳的農業,從事機械收割小麥,還是去了華爾街做基金經理。

又或者兄妹三人,一個去了矽谷,另一個進了大學教書,而三妹是同性戀,非洲回來紐約幫助黑人,是一名社工。

Profiling已經清晰。此等資料數據,其實全部公開,不只美國政府有關部門知道,美國的敵對國家,甚至可能比美國更早起步做功課,了解更為清楚。

法國總統大選期間,馬克龍在網絡被傳由沙地阿拉伯政府接受資助。抹黑馬克龍,實不必多言,只散播一條,然後由其他真假莫辨的「網民」自行建立其「邏輯聯想」:伊斯蘭國恐怖組織據說也有沙地皇室的資助,而在巴黎街頭被亂槍擊殺的「查理漫畫雜誌」同人血灑街頭,正是伊斯蘭國恐怖份子的傑作。

如此則在網絡上建立一連串「馬克龍一旦當選、伊斯蘭國恐怖組織在法國將會更為猖獗」的心理意識效應。一犬吠影、百犬吠聲,法國的敵對勢力就可以將一名左翼候選人送進香榭麗舍宮。

因此,十一月三日的投票是西方民主自由二百年來最大的挑戰。如有差池,川普應該會拒絕承認選舉結果,另行以非常手段接管國家,挽救美國人失去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