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Gut者言】人造肉行業的Tesla - 徐家健

【MyGut者言】人造肉行業的Tesla - 徐家健

曾幾何時,電動車給人的印象就是開不遠、跑不快、馬力不夠,直至Tesla面世。Tesla的第一代Roadster,原型是超級跑車Lotus Elise,加上200英里續航,讓消費者徹底對電動車改觀。原來,包括生產飼料導致的排放,畜牧業的總排放跟所有交通的排放其實不相伯仲。因為氣候變遷,電動車準備取代汽油車;又因為氣候變遷,我們有可能取代畜牧業嗎?

從大豆植物根部提取大豆血蛋白,透過合成生物科技製造出分子、味道、質感與肉類一樣的漢堡扒,不可能的都做到了。

最近我請教了「不可能食品」(Impossible Foods)的國際事務高級副總裁Nick Halla一條問題:「你們把人造肉打入市場,是先攻高端市場,還是大眾市場呢?」這是一個有趣的經濟學問題,因為高端市場的消費者較着重的是「肉」質,而大眾市場的消費者則比較對價錢敏感。Nick Halla的答案是他,們先攻高端市場。我馬上回應:「那麼Impossible Foods就是人造肉的Tesla了。」

Babe問:「Tesla啲股價升到冇可能咁高,咁Impossible Foods值唔值得投資呢?」我答:「都未上市,不過由當年荷李活群星拱照撐Roadster,到今日差啲打入標準500,睇科技股眼光要放得遠。」女友再問:「除咗Impossible Foods嘅人造肉,聽講城哥仲有投資Perfect Day嘅人造奶,都值得買?」我再答:「佢啱啱做完C輪融資,更加要畀啲耐性。今日請你食住炸兩先,不單止冇肉,仲連隔夜油炸鬼都冇嘥,好環保。」

徐家健

美國克林信大學經濟系副教授

fb.com/economics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