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克爾被責對克宮施壓不足

默克爾被責對克宮施壓不足

俄羅斯及其友好鄰國的反對派接連遭受打壓,歐洲卻未趁機高舉人權大力壓制克宮,其中德國總理默克爾更為堅持繼續興建會令歐洲更倚賴俄國能源的「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受壓。

默克爾雖把納瓦爾尼接到柏林就醫,對下毒案的口頭回應亦算強硬,如斥俄「企圖謀殺」,但早前明確拒絕將事件連上北溪2號。北溪2號是俄向德直送天然氣、設於波羅的海海底的管道,落成後料可比北溪1號多送一倍天然氣,項目一直惹烏克蘭、波蘭等歐洲國家和美國不滿,其中烏克蘭是傳統天然氣輸出國,美國亦想向德輸出更多液態天然氣,同時指管道危害歐洲安全。

續興建俄天然氣管

連默克爾的基民盟黨友、國會議員洛特根都認為,北溪2號不停工,就等於鼓勵普京繼續毒害異己;但項目涉及多間歐洲企業的投資,逾90%工程已完成,更定於明年初啟用,似乎都是默克爾不肯叫停的理由。不過德國外長馬斯周日要求克宮盡快解釋中毒案,不然西方就會討論如何回應,暗示實施制裁,不排除對北溪2號開刀,默克爾發言人昨表示她贊同馬斯立場。

默克爾以往回應俄國疑似暗殺異己案,都未曾牽連北溪2號,格魯吉亞籍車臣流亡反抗軍領袖坎格許維利去年在柏林被槍殺後,默克爾驅逐兩名俄國外交官。

至於白羅斯問題,歐盟明確支持反對派,不承認總統盧卡申科勝出的大選結果,波羅的海地區軍演升級,波羅的海三國制裁盧卡申科等官員,歐盟亦正部署更多制裁。然而,歐洲仍想盧卡申科與反對派談判,又選用中立的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OSCE)調解,反映布魯塞爾未想與俄斷絕來往,亦不願落莫斯科和明斯克口實——示威背後有外國勢力,白羅政府對示威的鎮壓一日不加強,俄羅斯一日不介入,歐盟都無藉口插手更多。

路透社/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