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綠色物體與狗的優劣 - 馮睎乾

論綠色物體與狗的優劣 - 馮睎乾

二十歲的哥哥和十二歲的妹妹,兩名香港普通市民,於週日下午的旺角,步行前往文具店買粉彩,突然遇上一堆所謂忠誠勇毅的綠色物體。妹妹曾見過,綠色物體會毫不猶豫推跌大肚婆,也會在電光火石間揮棍襲擊路人——以上均為事實——於是在本能驅使下拔足逃跑。對一個十二歲女孩來說,這是合情合理的反應。

然而妹妹畢竟太年輕,思想不夠成熟,她不知道在綠色物體面前,跟在街頭的惡犬面前一樣,是絕對不應該奔跑的。奔跑會刺激惡犬神經,令牠向你猛撲;同理,奔跑也會觸動綠色物體,它將把你撞飛。

我想起北宋黃裳的《演山集》卷五,有一首沒什麼人談論的小詩〈喧犬行〉,言簡意賅地勾勒出狗的「平庸之惡」,很值得拿來比擬今天的綠色物體。此詩開首說:「禦(抵禦)惡不禦良,守實不守空,主人得犬勝高墉(即高牆)。有堯(比喻好人)汝喧喧,有跖(跖是大盜,比喻壞人)汝默默,主人得犬勝幽賊。」即是說,懂得抵禦壞人的是好狗,像高牆一樣能守護主人;只懂得向好人吠,對壞人則不吠一聲的是衰狗,養這種狗慘過養賊。狗分好壞,如今天有所謂「黑警」和「白警」。

詩人接着說:「犬也徐有云,客犬對以臆。」原來以上幾句,是設想一隻狗在說話,另一隻狗(客犬)則答:「犬為跖守即吠堯,犬為堯守即吠跖,是則庸犬而已矣。比犬之良汝何益?穿窬得間(找到機會偷竊)無人疑,喪家之犬將何之!」這隻狗的見識更高明,認為狗本無所謂善惡,吠什麼人,只視乎主人的好壞,實在沒必要比較狗的優劣;最後說主人昏昧,被盜亦懵然不察,比之於國君,則有孔子(「喪家之犬」是比喻孔子,典出《史記·孔子世家》)也不能用了。

用這首北宋的詩來評論今天的事,完全沒違和感。順帶一提,這位黃裳「素喜道家玄秘之書,又自稱紫元翁」(見《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正是金庸小說內《九陰真經》作者黃裳的原型。總的來說,瘋狗咬人後,或會被人道毀滅;物體襲人後,不但沒有任何後果,更可以威風凜凜票控告遇襲者。在這方面,綠色物體比瘋狗優勝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