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敵美封殺 武漢芯片企業擲千億爛尾

不敵美封殺 武漢芯片企業擲千億爛尾

內地窮舉國之力,欲造出最先進的7nm(納米)晶片。武漢弘芯半導體董事長李雪艷借空殼公司上馬,投資1,280億元人民幣(下同;約1,452億港元),將債務轉嫁給銀行和工程承辦商,並邀請曾任台積電和中芯國際的半導體行業風雲人物蔣尚義擔任行政總裁(CEO),並定下「項目啟動一年後將拿下7nm」的宏圖大計。但項目運作三年目標未達,近日更傳出爛尾。專家指中國晶片技術遠遠落後國際水平,面臨美國封殺,加上內地有機器無人才,武漢弘芯出現資金鏈斷裂也只是冰山一角。

技術大落後 有機器無人才

武漢弘芯在項目剛啟動時,李雪艷喊出:「弘芯半導體將主攻14nm工藝,項目啟動一年後將拿下7nm,產能將達到每月3萬片。」這口號一度震驚晶片行業。當前全世界僅有台積電、三星具備7nm晶片量產能力,中芯國際要到2020年年底才能實現7nm晶片投資研發。英特爾(Intel)近日更宣佈研發7nm晶片因「重大瑕疵」要推遲面世至少6個月。武漢弘芯目標未達如今卻被傳出停工甚至可能爛尾的消息。

據內媒報道,武漢弘芯「爆煲」早有先兆,去年因項目分判商拖欠工資被告,法院裁定查封武漢弘芯300多畝土地使用權,查封期限3年。今年8月28日,武漢東西湖區政府證實,武漢弘芯項目因為資金鏈問題,項目暫停了。此外,武漢弘芯今年1月將曾經引以為傲的7nm光刻機抵押。這部荷蘭品牌ASML掃描式光刻機,狀態為全新尚未啟用,評估價值約5.8億元(約6.6億港元)。

《蘋果》記者嘗試聯絡武漢弘芯,但電話沒人接聽,而網站已停運。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認為,中國只掌握到12至14nm晶片技術,遠遠落後國際水平,華為最近靠台積電供貨也面臨斷供危機,加上內地有機器無人才,武漢弘芯出現資金鏈斷裂也只是冰山一角。中文大學經濟系客座副教授徐家健認為,中國舉全國之力也未必能製造晶片,「過往做中國人有信心食嘅奶粉都做唔到,咁低技術都唔得,更何況晶片呢。」加上目前科技頂尖人才也不敢到中國發展,以「千人計劃」的專才為例,「想一半時間係美國,久唔久去中國,𠵱家就好敏感喇,呢啲人才一去中國之後就返唔到西方世界,外界會懷疑會唔會做商業間諜,或者偷技術。」

《蘋果》記者/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