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間基因公司 疫市閃電攻港 中資佔多 菲沙與華大有合作

34間基因公司 疫市閃電攻港 
中資佔多 菲沙與華大有合作

【本報訊】政府引入三間中資背景的化驗機構進行全民檢測,又落力推銷健康碼,坊間憂慮會成內地信用評分系統變奏。本報發現,自年初疫情爆發至8月間,至少34間以「基因」為名的新公司在港成立,公司成員來自神州大地,當中有內地頗具規模基因公司到港「插旗」,亦與華大有合作。

公司註冊處資料顯示,今年1月至8月共34間以「基因」為名的公司在香港成立。本報抽查當中20間新公司,有15間公司成員均是持內地身份證,報住地方包括深圳、河南、江蘇、湖北、昆明及重慶等地,遍佈神州。

■7月成立的中港基因檢測中心,所報尖沙嘴地址為中港醫療中心。

■長歲基因生物科技登記地址為觀塘有利中心,內裏卻是物流公司。

大部份地址屬秘書公司

由於是新成立關係,大部份公司報稱辦公室仍是秘書公司,背景神秘;其中一間名為「長歲基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今年1月初成立,公司兩名成員報住雲南昆明。記者到其登記的觀塘有利中心辦公室觀察,內裏卻是一間物流公司。

另一間內地來港的過江龍,名為「香港核子基因科技有限公司」,上月14日才成立,在內地已頗具知名度;公司創辦成員張核子,報住深圳南山區,在內地透過深圳市核子基因科技公司,控股44間生物科技及教育等公司。

今年2月,該公司旗下的深圳核子華曦醫學檢驗實驗室,成為深圳市政府指定檢測機構,另一間獲指定機構為深圳華大臨床檢驗中心。翻查核子基因官網,業務涉獵成人腫瘤、過敏原、遺傳病檢測等多方面,已有一定規模。

另外,一間名為「武漢菲沙基因信息有限公司」今年3月亦在港開始營業,其官網在顯眼位置宣佈,與華大科技合作的聯合基因組學實驗室8月揭幕,雙方為科研機會、醫院等合作基因組學研究解決方案。

相比核子基因公司有提供肺炎檢測,武漢菲沙更致力於基因研究;2018年,包括武漢菲莎專家的研究團隊,在國際上首次人工創建單染色體的真核細胞,內地傳媒當時形容是次為「中國人造生命重大突破」,是基因治療發展的進步,成果更獲國際學術期刊《自然》發表。

深圳核子菲沙暫未獲港府合約

武漢菲沙基因信息2012年在武漢成立,而本港註冊的同名公司,則早於2006年成立,其間多次轉名,公司先後改為電子及杯業相關公司,至今年3月才轉為現時名稱。公司現時股東陳銀生,報住湖北,在港辦公室則報了湖北地址,而內地武漢菲沙基因信息公司的董事長為陳東生,未知與陳銀生的關係。

不論是深圳核子或武漢菲沙公司,於香港都鮮有於公眾活動曝光;翻查政府物流署網站,暫未見這兩間公司獲政府合約。在香港政府力推肺炎檢測及健康碼期間,如此具規模內地公司來港「插旗」,動向值得密切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