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文見報後,很多朋友頗有意見,「佢」來「佢」去,「佢」係阿水?為什麼拒絕開名?批評公眾人物而閃閃縮縮,不是本人風格。
罷了,「佢」是誰,並不重要,事實上透露的資料已經夠多,開了名,在網路上走過必留下痕跡,將來「佢」的名字加上我的姓氏,會為「佢」帶來精神困擾,不值得,「佢」不值得我對「佢」的失望而遭此待遇。而要為「王亭之大談大報崛起與破落事件」多補一筆,只基於分析人性的好奇。在這裏姑且動用黃絲藍絲這個概念。
向來不願濫用「藍絲」把香港人切割分類,只因天真依然,依然相信人有人性,不相信人性 ,也相信人都有血有肉,而「佢」非政治人物,只因為恨蘋果或者恨黎智英,身為真正的基督徒,也會被恨蒙蔽了理智,行「佢」自己的「公義」,好自己所好的「憐憫」。
我與「佢」在聖經定義下都是罪人,也犯過被網路謠言「執到寶」的錯誤,只是不隨便轉發而已。對「佢」擲的不是石頭,而是奢望能引來玉石的磚頭,最重磅的磚頭如下。
「佢」在蘋果日報遭到政權肆意搜查那天,轉發王亭之自言自語的影片,還引述「大報的崛起與破落的原因,是個引人入勝的故事」。引人入勝的是蘋果被打壓,講究用字、教人寫作的「佢」,會用「破落」形容,幸災樂禍之表情,在臉書上面目生動之極。
本欄說過幾次了,如果你為痛恨蘋果而支持打壓媒體的政權,那麼,有一天,「佢」大概會支持的知識份子報,也面臨一樣的遭遇,「佢」也會用「破落」形容嗎?如果「佢」生於八十年代南韓或者台灣,政權以搜捕「共匪」而打壓搜查媒體,「佢」會說全斗煥的做法引人入勝嗎?開口埋口「公義」很危險,但新聞自由受打壓,人人一把口都只有一點:人民不會答應。若因為「佢」不同意抗爭者的想法,而失掉最起碼的是非判斷,那「佢」的「公義」,有想過上帝會怎麼想嗎?
《突破雜誌》報導「佢」痛恨的「黃絲」抗爭者經歷,在公共圖書館被無理下架,我極度好奇「佢」會怎麼想,真正肯為民請命的團體受打壓「整理」,也是意料中事,我也在等「佢」如何回應。「佢」當然痛恨「黃絲」,但以「佢」的身分,會承認自己是「藍絲」嗎?那位王亭之在影片中不斷強調佛家「相礙緣起」,「佢」會聽一下王亭之以譚錫永之名引人入勝的講道嗎?
以「佢」為例,因為恨黃而迷失於藍之中,可惜也可悲啊,我說的是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