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未試過在同一日連睇兩齣由類型到故事起圍都幾乎一樣的電影。同一晚,我先睇《爆怒時速》(Unhinged)再接住睇《憤路狂逃》(Tailgate),散場後我同自己講,一定不會學揸車。
撰文:月巴氏
電影《爆怒時速》與《憤路狂逃》,兩個其實可以撈亂用的中文片名,都不約而同提到個「怒」字。那兩個分別來自美國與荷蘭的司機,的確都好憤怒,只是令他們憤怒得必須大開殺戒的原因,不同。
《爆怒時速》必然令人想起《怒火風暴》(Falling Down)。米高德格拉斯(Michael Douglas)飾演的中年男William,遇上生命中最黑仔的一天,終於忍不住,決定向世界報復。《怒火風暴》一直強調,這個高度資本主義社會有份逼成William的憤怒,他的憤怒行為,未必值得原諒,但至少,你會因感同身受而同情,但你應該好難同情《爆怒時速》羅素卻爾(Russell Crowe)飾演的Tom。
第一場,他已經化身雨夜屠夫,入屋隊冧當日搶走自己老婆的男人,再放火燒屋,由一開始,他就是個憤怒殺人犯。然後電影刻意播放不少真實footage,渲染美國人的憤怒情緒,似乎試圖指出一點:在美國,Tom這類人大把,你遇上,是你唔好彩,偏偏女主角Rachel就是這麼一個唔好彩的人:作為一個面臨經濟問題的單親媽媽,在倒霉的一天,揸住架舊車趕住送個仔返學,有點躁地向Tom大力響按,就是這麼一下響按,激嬲了本來就好憤怒的Tom,Tom決定要讓這個不肯道歉的女人,明白甚麼才是真正的bad day。
成齣戲就是交代Tom怎樣黐晒線地動用各種極刑處置Rachel的親朋戚友,而超肥的羅素卻爾又的確做得好,好到你對他恨之入骨恨不得隊冧佢。對《怒火風暴》William的結局,你會黯然,但對Tom的下場你只會興奮,他只是個覺得全世界欠了他的癲佬。
看《憤路狂逃》,反而好欣賞那個由Willem de Wolf演繹的馬路殺手——Sorry,為表尊重,應該叫他做「馬路禮儀天使」才對。一開始我們已清楚目睹這個上了年紀的人,怎樣舉止優雅地「清除」一個踩單車時不當使用手機的人;他不是用刀去殺,而是用除蟲劑,因為那些行為不檢點的馬路使用者,在他眼中,就如害蟲,害蟲的存在,只會危害其他遵守交通規則的良好駕駛者,而他本人,就是一個堪稱典範的良好司機。某天,當他駕着那架潔白的貨van,在有點擠塞的馬路以法定車速行駛時,被趕住返老家的暴躁主角響按,爬頭,再超速行駛,這位「馬路禮儀天使」真的憤怒了,決定清除對方。
像slasher film,《憤路狂逃》設計了一個有造型的serial killer,同時為他的行動賦予充份理由,以致那身造型也是有意義的。他除了注重交通規則(交通規則是維持社會文明的一種禮儀),也是個注重傳統價值的人,那個向他響按的自大中產固然有錯,自大中產的老婆,漠視女兒健康讓她們食垃圾食物,同樣是現代社會墮落的證明,是社會害蟲。《爆怒時速》只有非理性的殺戮,《憤路狂逃》卻提供殺戮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