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香港政府長期受到市民憎恨藐視,破壞法治踐踏人權固然是關鍵,連公共衞生及房屋土地等民生任務也未能達標也是催化劑。上月剛卸任的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主席黃遠輝接受專訪時承認,公屋供應遠追不上輪候冊需求。在任主席八年,他見證一般家庭平均輪候時間由低位2.7年,攀升至現時5.5年,「冇諗到會咁差」。經濟下行,港人對公營房屋需求就越大,黃遠輝寄語政府日後應按需求興建公營房屋,「因為呢個係政府責任」。
記者:譚靜雯 鍾雅宜
無論在報章、電視新聞,甚至電台新聞,都不時見到黃遠輝分析房屋政策的身影,2004年加入房委會財務小組、2012年8月接替因成為運輸及房屋局局長而離任的張炳良,出任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主席,一做就八年,打破政府委任公職不多於六年的慣例。黃遠輝任主席期間,曾處理復建居屋、新居屋定價機制、綠置居計劃及新富戶政策等重要房屋議題。
黃遠輝剛上任時,公屋輪候冊一般家庭平均輪候時間約2.7年,至上月離任時,已升至5.5年,政府三年上樓承諾破滅,他接受專訪時承認「冇諗到會咁差」,他說:「2012年,(房屋政策)係梁振英重中之重,當時期望公營房屋供應會增加或增加得快啲……但好可惜(供應)未能追到輪候冊申請數字。」
截至今年6月底,公屋輪候冊多達25.97萬宗申請,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5.5年、長者一人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亦要三年。他直言,有關數字滯後約四至五年,「𠵱家睇到最新嘅輪候時間,係反映緊2016、17年獲首次編配時間……平均嚟講𠵱家5.5年獲首次編配,如果第二次(才接受編配)有機會要等7.5年、第三次就去到9年」。
黃遠輝直言,現時每年新建約1.2至1.5萬個公屋單位,遠遠追不上需求,「如果唔係大幅度增加供應,係冇辦法滿足到咁多輪候冊增長」,認為每年要有2.2萬個新建公屋單位及回收約一萬個公屋單位,才能解決輪候冊數字。
由前特首梁振英,到現任特首林鄭月娥,視房屋土地政策為施政重中之重。不過,黃遠輝認為,2002年時任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局長孫明揚推出停建居屋等「孫九招」是重大錯誤,導致公營房屋供應不足問題如雪球般越滾越大,「突然間一個大煞車,當時唔再賣地、停建居屋,政府退出私人市場……我從來都覺得唔應該停,睇唔到乜理由點解要停止供應公營房屋,你可以停止拍賣土地,但係公營房屋冇理由因為樓價下跌去停止供應。」
作為資深銀行家,黃遠輝認為經濟越差,港人對公營房屋需求就越大,寄語政府日後應按需求興建公營房屋,「你(政府)唔係地產商,公營房屋從來係按照需求嚟加或減……唔係樓價跌咗就唔起公營房屋……公營房屋需按照需求、有序(興建),因為呢嗰係政府責任」。
武漢肺炎病毒今年初殺入香港,政府將火炭駿洋邨徵作為檢疫中心,原定上月可交還予房委會作編配用途,但爆發第三波疫情後,政府反口只將其中兩座交還予房委會,餘下三座仍用作檢疫中心,令部份原本可上樓的公屋租戶希望落空,更斥政府反口覆舌、毫無誠信可言。
黃遠輝承認,年初爆發疫情時,本港可作為檢疫中心的地方選擇不多,但認為疫潮至今已大半年,政府理應有其他檢疫中心的選擇,「第三波疫情爆發後,係咪冇其他檢疫中心嘅選項呢?如果都仲有其他選擇,好似亞博、竹篙灣、鯉魚門公園度假村等等,或者可以動用一啲酒店,如果安排到其他,應按照原來說法騰返出嚟。」黃遠輝直指,事件令政府與市民之間的互信蕩然無存,「對於受編配人士,大家都等多咗六個月,(政府)已經講咗出嚟(歸還),但突然之間改口……係𠵱家互信不足情況下,更加蕩然無存……我覺得應該跟返個承諾會好啲,咁樣會釋除部份民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