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拾遺記】則師與建築師 - 黎雋維

【摩登拾遺記】則師與建築師 - 黎雋維

我最常遇到的問題就其中一個:「則師 (建築師)究竟係做咩?」老實講,這是令我感到沮喪的一句說話。

「則師」這個字是建築師的舊稱,正式來講應該是「畫則師」。我認為這是一個reductive的稱呼,因為一個建築師的專業範疇,其實遠遠超過繪畫圖則,而更多是關於建築設計、美學、結構、建造、甚至衞生及對於城市的影響等等。在建築師尚未出現在中國的年代,建築師和建築學是一個西方的專業,在東方,建築師這個角色根本不存在。在中國和日本的傳統之中,只有工匠的概念。

■自從2、30年代開始,就有將architect繙譯成「畫則師」的做法。 作者提供圖片

直至一些留學英美的華人學生,於1910年代陸續學成歸來,民國才出現第一代的華人建築師。著名建築家梁思成在給東北大學建築系第一屆畢業生的信中提到:「在今日的中國,社會上一般的人,對於『建築』是甚麼,大半沒有甚麼瞭解,多以『工程』二字把他包括起來……不是以為建築是『磚頭瓦塊』(土木),就以為是『雕梁畫棟』(純美術),而不知建築之真義……」建築師范文照1932年11月在《中國建築》創刊號中亦提到:「建築師之為世所重,社會人士,多未明瞭,且有認為營造包工者流,間或視為一種普通工程師。種種誤解,不一而足……」

兩位建築界的祖宗級前輩當日的慨嘆和批評,到今日仍有餘溫。建築師對於一個建築項目,甚至整個社會來說,他的角色都遠遠超過一張圖則的範圍。這亦是我經常對於「則師=建築師」這個概念反感的原因。「則師」這個充滿歧義和誤解的詞語,或許是時候走進歷史了。

黎雋維

80後英國註冊建築師及建築歷史學者

https://bit.ly/3gZttF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