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與旗袍 - 沈西城

女人與旗袍 - 沈西城

「三阿姐來勒!」客廳裏的男人都喊叫起來。五十年代中,我家每個禮拜六,賓客盈門,紅男綠女,搓麻將、吃老酒,吹牛皮,鬧個不亦樂乎。男的西裝革履,兩色皮鞋,女的一式旗袍,腳踏高踭鞋子,夏天紗綢,冬天緞子,婀娜多姿。三阿姐,蘇州人,吳儂細語中人聽。最愛邊走邊唱小調:「春季到來綠滿窗,大姑娘窗下繡鴛鴦……夏季到來柳絲長、大姑娘漂泊到長江……」糯搭搭,軟膩膩,男人骨頭輕。這一天,時值初夏,三阿姐穿了一襲湖水綠繡荷花旗袍,襯着兩臂藕肌,直如湖中仙子。劉達良叔叔說「穿旗袍穿得格能價登樣,我還是第一趟看見。」北京胡伯伯問「周璇又如何?」劉叔叔用京片子回道「小周當然沒話兒講,欠了一小點兒嬌媚哪!」

有人說旗袍源自滿族,瞎三話四,經服裝專家們的考據,旗袍於秦漢期間便已流傳,到了民初,新思潮倡導男女平等,女人遂鄙兩截衣裙,要跟男性看齊,改穿袍子,於是旗袍興。掌故大家鄭逸梅道「女子在清代穿短衣,不穿旗袍,旗袍在民國時御之」,惟說旗袍流行於民國二十一年以後,實屬謬誤。二十年代初的文獻並沒記載旗袍歷史——「在一九二五年五月以前的如申報等報紙上,很難查到有關於旗袍的文字,而大量資料為旗袍在一九二五年的出現提供了佐證。」這證明了旗袍時尚始於一九二五年。到四十年代,滬上名媛爭相穿旗袍,於是旗袍大盛。如果問我上海名女人當中誰穿旗袍最美?我會毫不猶豫地告訴你是「上官雲珠」。不少人捧周璇,伊人並不太美。陳定山在《春申舊聞》裏說過「清水面孔去小菜場,無撥人認得伊。」可仍有人阿諛「周璇是為了旗袍而生,穿上旗袍,她是完美。」見仁見智,各有捧場客。近年有人推舉香港的夏夢,烟輕月瘦,雪韻花嫣,性耽清雅,沉默寡言,倒也有眼光。阮玲玉也不賴,愁思弱態,如不勝情,穿出我見猶憐的悲悒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