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需改革:老闆波欠保障促放寬贊助

急需改革:老闆波欠保障促放寬贊助

武漢肺炎席捲而來,同時揭露籃壇不論班主、教練或球員等持份者皆欠缺保障的事實。現時香港籃壇為「老闆波」,班主若意興闌珊大可撤資離場,因此不少球員及教練希望籃總改革,盡快在甲一推行職業制,同時放寬商業贊助,讓球壇獲更多資金並穩健發展。

本地籃壇在1990年代初盛極一時,當中威立更代表香港贏得亞冠盃。惟好境不常,多支商業大軍退出籃壇,繼威立於1998年散班後,海裕和宏達兩支巨型班亦相繼引退。籃總在1999年更宣佈取消外援制,本地籃運變回業餘階段。及至2010年,籃總曾在季後賽後新設超級聯賽,讓球隊引入兩名外援,而9名外援當中有7人皆效力美國各大聯賽,福建聘請的布福(Rodney Buford)更曾跟艾華遜(Allen Iverson)在76人並肩作戰;雖然南華當年未有向洋將埋手,但他們請得當打的寶島「野獸」林志傑加盟,票房絕對不成問題。

曾親歷本地籃球黃金年代的宗銘達直言,若香港籃球要有進步,勢必要變得職業化,同時引入商業贊助,改變現時「老闆波」的局面:「香港社會好特別,你要同商業掛勾,好多東西才會做得好。若果沒商業支持,領隊會獨力難支。」目前執教遊協的他直言,若甲一重推外援制度,同樣會令比賽變得刺激,而本土球員為爭取上陣時間,亦會出現良性競爭。他說:「其實好多東西可以做,可以進步,看大家是否願意多走一步。」至於效力福建多年的鄭錦興認同甲一商業化有助發展,香港或能參考日、韓、台等地,讓企業公司組織球隊:「公司當作聘請籃球員當請員工,而且體育隊伍形象正面,有助宣傳品牌。」他續指,像南華或東方等背後有體育會支持的球隊,才是理想的營運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