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原本是立法會選舉日,林鄭7月31日以避免人群聚集而增加感染風險為由,作出了押後選舉一年的「最艱難」決定;反而決定在更早的日子,9月1日推行全民檢測。筆者並不反對全民檢測,本文只想指出押後立法會選舉的理據是否成立。
今次全民檢測對象是全港700多萬6歲或以上人口,共設141個檢測中心,即每個中心平均服務5萬人;以進行七日檢測計算,每日服務7,000多人,每日開放12小時,每個中心每小時人流約600人。2016年立法會選舉共有370多萬名登記選民,設571個投票站,平均每個票站供6,600名選民投票,投票時間為早上7時半至晚上10時半共15小時,每小時人流約440人。
即使今年選民人數增至440多萬,投票站數目沒增加,每小時人流亦不過520人,仍低於全民檢測;倘若政府願意聽從民意,今年選舉增設票站,分兩天進行投票,讓選民在網上預約投票時間,人流便大減一半以上,感染風險肯定遠低於全民除口罩檢測。
今年1月底武漢肺炎由內地輸入香港,醫護人員早已建議封關,林鄭卻遲遲不肯封關,以致出現第一波爆發。到今年3月,疫症全球大流行,大量港人從外地返港,關口又再失守,香港出現第二波爆發,感染人數由百多人增至千多人。
在港人齊心抗疫下,6月14日至7月4日連續21天本地零確診;之後出現第三波爆發,感染人數由千多人增至接近五千人,死亡人數由單位數字估計增至三位數字,過百名長者無辜送命。
後來有科研人員發現,第三波爆發是和政府豁免部份人入境檢疫有關,不知又是否故意抹黑政府。
其實第三波爆發7月31日已見頂,本地確診七天平均數字維持120宗,之後數字一直下跌,大約每隔十天便下降一半;由120宗大幅下跌至60多宗,再跌至30多宗和10多宗。按照推算9月初本地確診跌至單位數字,選舉理應可以如期進行。
林鄭說有人抹黑全民檢測,破壞香港與中央關係,唯一目的是政治計算。究竟是誰最懂得政治計算,破壞香港與中央關係,大家心裏有數。
林本利
經濟學家、活道教育中心創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