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從東歐回來,念念不忘去過的城市,聽過的傳說,時時和我們分享。這週講的是個我從未聽說過的地方,叫做Ozersk,地處俄羅斯東南部,是一座依湖而建的現代城市。城市因蘇聯政府為了發展核工業而創,是蘇聯歷史上第一個核軍工廠的誕生地,也是全世界最早的兩個核彈原料鈈的生產地區(另一個在美國華盛頓州)。蘇聯解體前,這個城市並不存在於地圖之上,知道它的人以及當地市民都把它稱為40號城市,40是郵編的最後兩位,被直接拿來當作市名使用。之所以這樣保密,當然是因為此處的核武器工業。城市內的全部勞動人口都在同一家核工廠工作,他們持特殊身分文件,只能在40號城市內移動,想去聯邦的其他地方幾乎不可能——對於其他蘇聯國民乃至整個世界來說,這裏並不存在。這些人的孩子從小要接受類似特務類的信息訓練,需要學習並熟練掌握撒謊的技能——如果有機會出去讀書,一定要捏造一套自己的身世,絕口不提40號城市這個地方。
在切爾諾貝利核災難之前,40號城市早就經歷過一次地下核反應堆的意外爆炸,那還是在1957年。得益於極端的保密措施,當局成功的封鎖了全部信息,一個不存在的地方無論發生什麼都沒有意義,因為城市本身無人所知。要到1980年代,才有少許人得悉這場二十多年前的災難。
對於工作和居住於此的人而言,40號城市意味着嚴重的核汙染,但同時也意味着較為舒適的生活條件——政府提供了相對優渥的待遇和不錯的基礎設施,另外市民們也沒有別的地方可去。時間推移到今天,蘇聯解體後,40號城市登上地圖,但城市仍然不對外開放。第一代核工廠僱員的子孫漸漸長大,不少人仍然選擇在這裏過完自己的人生,這座對別人而言是「人類墳墓」的災難之城,對於他們而言卻是樂土。少數幾個歐美的文藝工作人士在和當地人交流後,驚訝的發現,後者每天都很快樂自足。
今天,這裏繼續存在,可能也將繼續隔絕,不知是否可謂一個有毒的桃花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