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涉毒害反對派 德促停天然氣項目 默克爾壓力增 克宮軟化盼對話

俄涉毒害反對派 德促停天然氣項目 
默克爾壓力增 克宮軟化盼對話

【打壓異見】

在德國政府證實俄羅斯反對派領袖納瓦爾尼(Alexei Navalny)遭俄製神經毒劑諾維喬克毒害後,德國國內要求煞停與俄羅斯合作「北溪二號」(Nord Stream 2)天然氣管項目的聲音高漲,令到一直堅持進行項目的總理默克爾面對的壓力大增。日前強硬指斥德國中傷的莫斯科,昨天放軟語氣,稱望與德「展開對話」。

主張取消「北溪二號」的呼聲在德國朝野同時響起。謀求接替默克爾領導執政基民盟的聯邦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洛特根認為「歐洲必須就事件作出清晰明確的回應」,透過「歐盟一致中止北溪二號項目」,可向俄羅斯總統普京表明他這種「狠毒不仁」的行徑是不能接受的。

■納瓦爾尼獲俄羅斯警方「招呼」的經驗豐富。美聯社

支持度如今僅次於基民盟的在野「綠黨」,則敦促默克爾以北溪二號項目為籌碼,向克里姆林宮爭取明確答案。聯邦議院綠黨黨團主席格林—埃卡特批評「黑手黨般的克里姆林宮公然做出意圖謀殺之舉……該要承受實在的後果」。

報章輿論亦主張對俄強硬。最暢銷的《圖片報》前日社論批評「政府若繼續與普京勾結搞北溪二號,那麼對納瓦爾尼案一切譴責……都只是空洞的話」。大報中發行量居冠的《南德意志報》亦評說,默克爾既已強烈譴責對納瓦爾尼下毒案,就不可繼續北溪二號項目,「一邊制裁俄羅斯,同時謀求做商業夥伴」是不可能的。

■北溪二號項目原定今年底至明年初竣工。路透社

斥918億連接俄德管道

造價100億歐元(918億港元)的北溪二號項目,是在波羅的海海底建設兩條長1,230公里的管道連接俄德,落成後每年輸送550億立方公升天然氣到德國,相當於德國總用量2/3,部份會轉售到歐洲其他國家。

項目此前已惹爭議,因有歐盟國擔心歐洲倚賴俄羅斯的程度增加。默克爾此前一直主張,對於地理上高度接近歐洲的俄羅斯,比起使用制裁手段、透過商貿尋求對俄施展影響力會更為有效。而美國則為了本國的液化天然氣出口,亦對項目多番批評,更宣佈制裁參與的企業,令一家瑞士管道商去年底停工、項目卡住。

西方可聯手逐俄諜回應

有分析認為,假如默克爾是不想被認為屈服於美國壓力而不願叫停北溪二號,如今正好用納瓦爾尼事件作為下台階。曾是外交官的保安事務分析員德蘇斯指,即使德國難以證實這宗發生在俄羅斯境內的案件是克宮幕後策劃,但別無選擇下或許只能煞停北溪二號,因為案件「舉世關注,加上納瓦爾尼人在德國,德國就算不想,都必須作出回應」。

分析指西方也可透過聯手大規模驅逐俄羅斯間諜作為回應,如同前年在英國受庇護的雙面間諜斯克里帕爾與女兒遭諾維喬克「企圖謀殺」後一樣,當時西方共驅逐了138個名義上是外交人員但實際從事諜報工作的俄羅斯人。北約昨日特別開會,各國同意俄須全面配合禁止化學武器組織的調查。歐洲議會逾百議員昨日聯署向歐盟外交專員發公開信,敦促歐盟出手制裁涉及襲擊俄羅斯反對派與記者的人士。

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昨天表示俄方希望跟德國就釐清納瓦爾尼一案展開對話;內政部長繼續堅持沒理據展開刑事調查。

英國《泰晤士報》/《衞報》/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