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與美激鬥必拿香港出氣?(潘小濤)

中共與美激鬥必拿香港出氣?(潘小濤)

中美鬥爭「戰場」已從貿易、科技、間諜、疫情、香港等,擴大至軍事對抗及歐洲、台海,而香港極可能再成「出氣袋」!

面對咄咄逼人的特朗普,北京手上的牌越來越少,因而左支右絀,關鍵是北京沒有盟友替自己分擔壓力。中國在地球上的朋友多是窮國小國,且看錢份上,多給錢就替你多發聲,連香港國安法也可具名支持,但要開罪美國做反美馬前卒,不了。至於大國俄羅斯卻是白鴿眼,只想以中國吸引歐美炮火,令自己有更大擴張空間。在中印衝突中,俄國可曾為中國說過半句好話?

相反,美國近期折衝樽俎,不斷擴大「抗中聯盟」陣容,繼英加澳紐五眼聯盟,又積極推動印太聯盟。三年前,美與印日澳合組「四方安全對話」,加強合作遏制中國。美副國務卿畢根星期一在「美印戰略夥伴論壇」表明,願與三國發展正式戰略關係,建立類似北約的軍事聯盟,並歡迎韓越紐等國加入。對此,北京只能拉攏歐洲作反擊。本來,這是極具戰略性的外交行動,足以影響中美之爭的成敗,因此外長王毅及習近平頭號外交大臣、政治局委員楊潔篪,個多星期內先後出訪歐洲。

歐美關係本因侵侵的美國優先政策而裂痕日深,歐盟龍頭德國多次與侵侵對着幹,不僅令兩國關係跌落谷底(部份駐德美軍撤走就是明證),也影響美國與歐盟關係,這正是北京拉攏歐洲的天賜良機。可是,北京在新疆問題觸怒歐洲人,隱瞞疫情、打壓香港抗爭及訂定港版國安法、搜捕香港民主派等,也令歐洲反中情緒急升,結果王毅在意荷挪法德都碰了一鼻子灰,歐洲政要都當面向他提出香港問題,而他在挪威被問及「香港人」被提名諾貝爾和平獎時,警告別把此獎政治化。對捷克議長訪台,他警告,中國一定要讓他「為自己的短視行為和政治投機付出沉重代價」,更引來極大迴響,令中國威脅論更有市場。捷克國內固然強烈反彈,中國駐捷克大使被召見,歐盟輪任主席的德國外長馬斯與王毅會面後反擊,強調歐洲必須捍衞自己價值,不會接受威脅,並稱已向捷克表達德國的支持。法國、斯洛伐克等國也作出相同表示。

有求於人的訪客,想阻止歐美結盟,卻變惹火人物到處「撩交嗌」,警告這威嚇那,這是求人還是擺官威?歐洲人看在眼裏,會放下人權自由等普世價值,只着眼利益跟你一起反美?在華為及5G問題上,王毅有何收穫?

中美近日另一戰場是台灣。對於捷克議員組團訪台,北京惱羞成怒,也無可奈何。除了王毅在歐洲出言威嚇,還有解放軍的事事恐嚇。僅8月份,解放軍在附近海域舉行十場軍演,北京央視稱之為以實際行動震懾一切製造「台獨」、分裂國家的挑釁行為。但這不僅沒震懾台灣,反令捷克議員訪台更受矚目,也令美國加速修正其行之經年的台海「戰略模糊」,改為發出更清晰的協助台灣對抗軍事威脅的信號,期間美軍不僅有偵察機飛到中國沿岸,還派戰艦在台海活動,並證實今年「已經有10次按照規定航經台灣海峽」,而今年的次數有望打破2016年的紀錄。

最新出氣對象是蒙古族

美國對台「戰略模糊」是1979年中美建交之後,一方面想發展同北京的關係,共同對抗蘇聯,另方面又想確保台灣不會被中共武統,故對台灣一旦受到武力威脅,美國該如何介入保留政策選擇空間。就在解放軍對台威脅日增之下,美國政府一改其對台「戰略模糊」,在8月31日解密兩則對台灣軍售電報,清楚表明前總統列根對蔣經國作出的《六項保證》是美台關係基石,當中包括一旦中國態度敵對侵略,美國將增加對台軍售。美國國務院又首度公開澄清,美國的一中政策跟中共聲稱擁有台灣主權的一中原則不同。這些舉動都是逐步擺脫「戰略模糊」。

在美國「包庇」下,中共對台軍事威脅難有實際作用,甚至令國際社會更同情理解台灣,提升其國際能見度,也會有更多歐美議員、官員訪台。拉攏歐洲不果,對美國脫鈎行動又無能為力,對台灣走出去也無可奈何,結果必然是拿香港及國內人民出氣,這在過去一年已屢見不爽,最新的對象可能是蒙古族。

幾年之間就讓西藏人抗議、新疆人反抗、台灣人遠離、香港人反抗、美國人狠批、日本人不滿、歐洲人聲討、印度人出兵,現在連蒙古人也反擊,如此天才,震古鑠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