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8月初展開歐洲之旅,先後到訪捷克、斯洛文尼亞、奧地利和波蘭,積極說服各國封殺華為在當地的5G建設。在捷克布拉格演講時,蓬佩奧特別提到在1989年天鵝絨革命和1991年蘇聯解體後,極權未有消失,並一直存續至今,呼籲民眾警惕來自這些極權國家的威脅,以保護得來不易的民主。
蓬佩奧的訪歐之旅被認為是美國拉攏盟友、遏制中共對外擴張的一環。中國外長王毅不甘示弱,在8月底一連訪歐數日,先後到訪意大利、荷蘭、挪威、法國和德國,希望在歐洲上演一場「合縱連橫」的戲碼。行程中,王毅刻意強調中歐貿易的問題有望解決,一帶一路有助受疫情影響的歐洲各國擺脫困境。
然而,歐洲各國似乎都想跟王毅討論人權議題,甚於貿易議題。意大利外長迪馬約、荷蘭外交大臣布洛克都向王毅提出香港問題,王毅還在挪威奧斯陸的記者會上,被問到挪威國會議員提名「香港人」角逐諾貝爾和平獎一事。
作為歐洲傳統大國的法、德,亦沒有讓王毅好過。法國總統馬克龍在接見王毅後未有發表公開聲明。德國外長馬斯更要求王毅作出政治和經濟上的讓步,把香港、新疆、人權和經濟等問題,通通放到枱面上。而在王毅對捷克作出威嚇後,法、德都對中國作出強烈回應,警告中國不要以為可以欺負他們的歐洲盟友。
王毅訪歐之行不同蓬佩奧,沒有八面威風,只有四面樹敵。顯然王毅訪問歐洲五國的目的,早就被各國識破。中國一直認為「中國市場」如同過去20年一樣,擁有龐大吸引力,卻未有意識到隨着中國對外擴張和武漢肺炎疫情,西方國家對於這四個字的興趣,已經被對極權崛起的恐懼所取代。美國牽頭抗衡中國只是一個導火線,即使美國不去牽頭,歐洲各國也不會對中國的人權狀況、欺壓周邊地區和隱瞞疫情視若無睹。更何況中國的拳頭不只於亞洲,連歐洲的捷克也受到影響。
歐洲各國早就近距離見識過極權的威力。捷克在奧匈帝國時期已為工業重鎮,一戰後與斯洛伐克組成共和國,二戰時遭德國入侵,戰後則被蘇聯佔領。直到1989年天鵝絨革命,捷克軍工業一直都在國際上享負盛名。其軍工業之強大,可見於二戰時期,產出武器不只軸心國的德國會使用,連中國戰場都會看到它們的身影。在冷戰結束後,捷克才積極進行產業轉型,希望在不需要大量武器的和平時期,可以透過旅遊業等產業繼續發展經濟。試問這樣的一個國家,怎可能不受到它的盟友重視?又怎可能會懼怕一個自以為是的國家的威嚇?
如果西方國家要捍衞得來不易的自由、民主與和平,就不得不正視極權的崛起和極權所產生出來的禍害。捷克參議院議長維特齊在台灣政治大學演講,重提英、法犧牲捷克斯洛伐克後,結果如邱吉爾所言:「在戰爭和屈辱之間,他們選擇了屈辱,但屈辱過後戰爭就要來臨。」這番說話除了是在鼓勵台灣人,更是在告誡西方國家要警惕極權崛起,不要重複當年對德國實行綏靖政策的錯誤。因為西方國家不在問題上表態,甚至採取強烈立場來回應,極權就會誤以為他們的行動是受到西方國家的默許、支持甚至是鼓勵,而毫無忌憚、肆意妄為。
范克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