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疫情令不少市民及中小企陷入經濟困境,以低息貸款作藉口的騙案變得猖獗。本報獲悉有騙徒冒充恒生銀行職員Cold Call健身教練,稱有35萬元低息貸款可申請,誘事主交出個人資料及自費10,000元,經騙徒介紹的律師樓職員辦理「不破產聲明書」以增加貸款獲批機會。受害人辦理聲明書後騙徒失蹤,除擔心遭騙徒盜用個人資料冒認借錢,更懷疑該聲明書僅為廢紙。法律界人士指上述不破產聲明書聞所未聞,相信無法律效力,關注這會否是新的行騙手法。
記者:馮智敏 攝影:劉柏麟
警方發言人指現階段未有任何證據顯示,有律師樓與低息貸款騙案騙徒串通進行不法行為,但警方將會繼續密切留意相關情況。香港律師會發言人回應指,不會就個別投訴作評論。但指假如事件涉及刑事欺詐等刑事指控,受害人應立即向警方報案。受害人若認為有律師或律師僱員涉及專業操守不當,亦可向香港律師會投訴,該會將按照既定程序進行調查。
被騙10,000元及交出個人資料的健身教練John稱,早前曾向恒生貸款24萬周轉,年利率達7%。至7月底,他突然收到自稱恒生職員的余姓男子來電,向他推銷年利率低至5%的更低息貸款,而且貸款額可達35萬,讓他「冚舊數」。他指,因余知道他恒生舊貸款詳情,當時沒想過對方有詐,加上疫情下健身室停業致收入大減,便準備借錢。
但余隨即指他收入不穩定,要求他去律師樓自費8,000至10,000元辦理「不破產聲明書」,承諾定期還款及不會申請破產,從而提高貸款成功率,一般在申請到聲明書後七日便可辦理貸款。他質疑太貴,但余卻指「要搵公信力好嘅律師樓」,並向他介紹相熟律師樓職員,他便於7月28日到旺角一所律師樓辦理「不破產聲明書」。
他指,當時律師樓一名陳姓職員要求John先簽署聘任書及免責聲明,強調律師樓與中介人或公司沒有關係,律師樓也沒向中介人或公司提供任何利益,又指不保證事主可成功獲得銀行貸款。至於印有律師樓名字的「不破產聲明書」,內容指律師樓書面證明John的身份證資料、住址及月入水平均無誤,聲明書又指John承諾若申請到30萬個人貸款,他「願意準時還款,亦沒有意圖去申請破產或自願債務重組」。
他指覺得聲明書收費10,000元太貴但無奈支付,並把個人資料WhatsApp余,追問何時可獲貸款,但余不斷拖延。至8月初他收到自稱「恒生審批部」來電,指貸款申請被拒,之後他無法再聯絡余才起疑,但向恒生查詢才知余所用電話號碼不屬恒生電話,換言之余不是恒生職員。John驚悉被騙到警署報案,但警員指他無損失,亦沒證據顯示余犯法不肯受理調查,只作備案。他不甘白花10,000元申請聲明書,更擔心騙徒盜用他的個人資料申請貸款。
本報以客人身份致電涉事律師樓指欲到銀行借錢,問能否在律師樓申請「不破產聲明書」?接聽職員支吾以對,反問記者是否有公司介紹。記者追問下職員終表示「我哋有類似呢類型嘅信,但冇聽過用來申請銀行貸款。」職員亦未能回覆聲明書的收費。記者再到旺角的律師樓查詢時,職員指負責人不在,同日下午律師樓負責人回電欲詢問投訴人資料,當記者拒提供消息來源及重申欲到律師樓訪問卻被拒。翌日記者再登門出示印有該律師樓名字及職員簽署的聲明書,查詢是否該律師樓發出亦無果。
本報再致電曾接洽John的律師樓姓陳職員,對方指沒空回覆。另一職員則指未曾接獲客人查詢或不滿相關手續,強調律師樓與任何財務公司均沒有關係,亦不清楚是否有假銀行職員曾轉介客人予律師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