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本耀司曾說:「衣服最終要由人穿才能賦予其生命和人性。」這就是服裝的原形。從前,大部份設計師都以設計舞台戲服維生,演員就是他們的模特兒,Charles Frederick Worth、Coco Chanel等大師都曾參與很多有名氣的劇目設計演員戲服。這些被賦予生命的服飾,似乎比一般時裝更有價值,甚至成為不少博物館的收藏品。
今時今日都有不少設計師涉足「戲服」的範疇,例如近期一齣西班牙新片《The Human Voice》中,泰達史雲頓(Tilda Swinton)穿的是Balenciaga春夏2020系列。服飾在這個層面上帶來了另一種吸引力,只有穿上那一刻,服飾頓時有了性格,也達成天生的使命。服飾是設計師對美學的表達,戲服就隱藏着角色的心聲和故事,當中不少經典的「時尚角色」必曾為你帶來深刻的印象。
西班牙電影大師艾慕杜華(Pedro Almodovar)翻拍法國詩人的劇作品 《The Human Voice》於今屆威尼斯影展首映。艾慕杜華擅長運用色彩,而紅色是他的「簽名色」。脫俗的泰達是電影版的女主角,她飾演一名絕望的婦人,等待着和他相戀五年的情人通電話,而男人卻將於第二日另娶他人。預告片一出就被泰達那襲鮮紅色Balenciaga罩裙所吸引,唇上同樣一抹鮮紅,頂着一頭蓬鬆亂髮,坐在一個如貨倉的地方,對着空氣茫然的樣子,跟那襲disney公主裙形成強烈的對比,在泰達的演技下將女人為挽回愛那種憔悴襯托得更心碎。
《Orlando》是Virginia Woolf於1928年推出的小說,一直啟發着不同範疇的創作,很多時裝設計師都以故事中性別模糊性作為靈感,川久保玲亦以《Orlando》為藍本,除了將2020春夏Comme des Garcons的男裝和女裝都貢獻給它,亦為奧地利作曲家Olga Neuwirth的改編《Orlando》歌劇設計舞台服飾,將T台的時尚伸延到更高的藝術舞台上。
Chanel跟女主角和舞台有着密切關係, 當中最早結緣的是芭蕾舞,與俄羅斯芭蕾舞團創辦人Sergei Diaghilev的好友關係,及至為後來一直讓品牌涉獵於芭蕾舞的藝術性和舞蹈的美態之中。從1920由舞團得到Coco Chanel的贊助得以搬到舞台上,Coco Chanel曾多次為舞團設計表演服裝。到Karl Lagerfeld於2009年為英國芭蕾舞蹈員Elena Glurdjidze於芭蕾舞劇《La mort du Cygne》設計芭蕾舞裙,之後再參與美國芭蕾舞之父編舞家George Balanchine的劇目《Brahms-Schoenberg Quartet》的佈景和服裝設計。
Chanel現任創意總監Virginie Viard也為巴黎歌劇院Dance Season年度舞季Opening Gala開幕晚宴盛會中第二段舞《Variations》打造舞衣,設計師要深入劇本當中,以戲服轉化為語言,幫助人物塑造完整形象。
荷蘭設計孖寶Viktor & Rolf在2014年與荷蘭國家芭蕾舞團合作,將專業舞者送上T台演奏其高訂系列,之後他們在舞台上再度合作,為劇目《Dutch Doubles》打造芭蕾舞衣,設計出白色方形De tutu芭蕾舞紗裙而技驚四座,超現實的的設計顛覆過往的舞台視覺,賦予芭蕾舞表演一種嶄新的偏鋒形象。
更多精采時尚內容,盡在http://add.appledai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