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股份是第一代來港高調掃貨、直屬國務院的四間正部級企業之一,站於紅色資本頂端;昔日短時間高調入股中電、國泰等,被傳媒稱為「收購香港之戰」,到今時今日轉趨低調,多次將旗下上市公司私有化,惟仍然繼續執行國家任務。
中信於改革開放初期創立,是鄧小平親自向已故紅色資本家榮毅仁提出,要求他吸引外資解決經濟建設資金問題而成立,於領導人要求下建立,地位超然。榮毅仁1993至1998年更擔任國家副主席。
中信資金調動迅速,中信母公司1986年派出有「榮太子」之稱的榮智健,來港成立中信香港,大舉入股香港的戰略性企業;一年間一舉收購國泰12.5%股權、購港龍38.3%股權、香港電訊20%股權,傳媒稱之為「收購香港之戰」。此後,中信將資產注入其後收購的泰富發展,易名中信泰富。
2008年榮太子於金融海嘯炒燶澳元accumulator,令中信勁蝕150億元,要靠母公司注資救亡,中信此後轉趨低調;去年5月將旗下亞洲衞星私有化,10月再公佈大昌行私有化計劃,指大昌行股價自2015年開始已長期低落,加上流動性偏低,又失去融資能力;為實現「長期發展和保持競爭力」,故中信決定私有化大昌行。
不再高調掃貨,取而代之是中共更分散以各行各業的龍頭,更全面地對港經濟命脈全方位操控;對於與一帶一路、國家安全相關的先豐服務,中信逐漸增加持股,但都非常低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