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機斥政府只顧的士業利益

司機斥政府只顧的士業利益

【本報訊】任職Uber司機六年的Simon(化名)對裁決感到失望,但稱一直「心裏有數」。他說:「最可惜(政府)一路唔肯去傾點樣立法規管,等我哋呢班Uber司機名正言順經營。我哋唔介意接受規管,亦明白成本一定上升,我哋其實願意遵守。」

Simon指的士行業背後有龐大利益集團,政府需要保護持有的士牌照的既得利益者,只能犧牲Uber司機生計。對於將來,他說目前經濟沒其他出路的環境下,依然會繼續相關工作,「(其他Uber司機)都差唔多反應,唔知警察幾時行動,一定有不安,對於新參與或者考慮做嘅司機可能會卻步」。

的士投訴每年逾萬宗

Uber受歡迎,很大程度上是由於的士司機水平參差。根據交諮會交通投訴組資料顯示,2014年至2019年間,每年平均接獲逾萬宗的士服務的投訴,單計2019則共錄得10,318宗投訴,多年來投訴幾乎有增無減。

政府一直無視市民需求,不願意讓網約車合法化,只願整色整水式研究引入「優質的士」。政府2017年開始提出,去年4月終向立法會提交《專營的士服務條例草案》,建議批出三個專營權,合共引入600輛專營的士,並採用與現時普通的士類近的收費結構,如落旗、跳錶以及其他收費。不過,立法會在社會運動及疫潮雙重打擊下,未能及時審議《專營的士服務條例草案》,委員會最終決定終止法案委員會工作,政府推出專營的士計劃結果胎死腹中,要待下屆立法會才能重新審議。

公民黨譚文豪是當時唯一投下反對停止草案委員會審議工作的委員,他指政府於的士市場引入競爭一事中明顯受到壓力,特別涉及傳統的士業界利益,「就算有心做,都係俾建制派牽住鼻子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