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選民調不可信?(梁啟智)

美國大選民調不可信?(梁啟智)

隨着美國民主共和兩黨的黨大會落幕,總統大選也進入最後直路。今次的美國總統大選恐怕是香港人最為關心的一次,不少人都把當前的抗爭運動投射到這次選舉當中,並且深信誰人當選對香港的未來有決定性的影響。宏觀看美國政治大勢,這種想法未免過於一廂情願,香港甚至中國議題在美國選民和政客的地位不高。不過在討論這點之前,得先為當前的美國民調數字作點說明。

就目前的民意調查來說,拜登的選情明顯比特朗普要看高一線。當然,我知道上屆大多數的民調觀察者(包括我自己)也認為希拉莉會當選,結果特朗普卻爆冷勝出,相信很多人現在已要立即跳到留言版寫下「民調不可信」的批評。但在你這樣做之前,我想告訴你今屆的民調和上屆有何不同。

第一,美國的民調公司已交了學費,知道上屆出錯的地方為何。最普遍的錯誤是不少民調公司沒有做學歷的加權調整,因而高估了高學歷選民的比例。由於高學歷選民鍾情希拉莉,於是民調便低估了特朗普的支持度。民調公司已經吸取教訓,調整了他們的數據模型,同樣的錯誤不會再犯一次。

第二,嚴格來說,民調公司在上屆選舉沒有猜錯。民調最終預測希拉莉以3.2個百分點勝出,現實上希拉莉確實以2.1個百分點勝出總得票,兩者差距在抽樣誤差範圍之內。問題是美國大選結果是以選舉人票以不是以總得票計算,而特朗普剛剛好意外地在數個選前被忽略的州分以極微差距的票數勝出。例如在密歇根州,在近480萬票的總票數當中,特朗普只比希拉莉多一萬票,差距只有0.23個百分點。如是者,上屆總統大選總體來說其實是猜對票數,但猜錯結果。

為免重蹈覆轍,今屆各民調公司均密集調查數個上屆特朗普意外勝出的州分。就目前的數字,拜登在賓夕法尼亞領先近5個百分點,在密歇根領先逾6個百分點,在威斯康辛領先逾5個百分點,全部都在抽樣誤差範圍之外。只要拜登在此三州勝出,並守住上屆民主黨勝出的州分,已有足夠選舉人票勝出;而這兒還未說到拜登在過去數個月一直領先的亞利桑那、北卡羅萊納和佛羅里達。

第三,拜登的選情比希拉莉的要穩定得多。希拉莉的選情十分浮動,優勢最多的時候有10個百分點,最少的時候卻只有不足3個百分點;拜登的選情卻十分平穩,從4月中起的優勢一直都在5個百分點以上。加上因疫情關係,很多州分都會提早投票,有些州分在9月份便會容許選民寄回選票,使得特朗普難有足夠時間從後趕上。

說到郵寄選票,這兒要指出今屆選舉的一個特點:大量選民會選擇郵寄選票。由於郵寄選票的點票程序繁複,要多重核實選票和投票人身份,很可能不會在選舉當天便有點票結果,可能帶來混亂。最可怕的情況是郵局刻意延誤派遞工作,使大量選票因遲到而被取消資格,引發選舉不公的指控。

美對中政策的兩條底線

上述基於客觀數據的分析在美國媒體十分普遍,在香港卻很少見到,本地網民似乎更關心候選人的對中政策。回看特朗普過去言行,在進入選舉期前對香港議題並不上心,《香港人權與民主法》的通過也是國會主導,與他無關。現在他大談香港和中國議題,很大程度上是疫情下要轉移選民視線之舉,不肯定選後會以同等力度跟進。反過來,正正因為特朗普現在大談香港和中國議題,所以拜登更會刻意避而不談,以免被特朗普主導議程,後面同樣是選舉操作。最後,別忘記美國選民真正關心的還是美國內政,民調顯示最關心的議題是外交的美國選民只有百分之一至二。

宏觀來看,無論由誰當選總統,對中政策都離不開兩條底線。第一,是美國民意普遍對中情緒轉向,兩黨對中都不可能變得友善;回顧過去一年的各項法案,都是獲跨黨普遍支持通過。第二,是美國雖然不會對中友善,卻也不渴望往死裏打。畢竟中國是核子國家,某些輿論以為美國會主動和中國開戰的想法已近乎幻想小說。回看美國在蘇聯最後歲月的對蘇政策,即使到了最後關頭仍然是站在蘇共的一邊,因為一個失控崩潰的蘇聯對美國更為危險,誰都不想核彈頭落在狂人手上或黑市當中。在上述兩條底線面前,認為這次總統大選由誰勝出會對香港產生「天堂」與「地獄」之別,未免是想得太多。

距離大選還有兩個月,而政治總是一天都嫌太長,何況特朗普出名不按常理出牌。活在大時代,身處風眼中,與其為千里之外控制不到的選舉爭執,不如做好自己本份。建立起強大和有自省能力的公民社會,到了時機來臨的時候,才會有能力乘風而起。

梁啟智

時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