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為捍衞本土文化,北區區議會主席羅庭德的兄長羅庭輝,眾籌推出實習計劃,招募年輕人當「實習農夫」。經過兩個月特訓,曬得一身健康膚色的「實習農夫」,正籌備推出本地「菜籃」計劃,讓港人月付固定價錢購買本地蔬果,實踐「香港人食返香港菜」。
羅指今年初原擬眾籌33萬元推出第一期「本土青年重投香港實業先導計劃」,招募16名年輕人到七間本地工場、農莊等做實習,最終籌得近六萬元,羅決定如常推出計劃,籌得款項撥予僱主支薪,參加者每月獲5,000元。實習期由6月16日至上月15日。
四位年輕人今年4月參加計劃,率先成為實習農夫,正式展開「崩潰」之旅。就讀大學言語治療學系三年級的Heidi直言實習初期極其艱辛,「一開頭琴姐(農場主人)要我哋挖個50cm嘅窿,真係挖到好絕望」,形容全部人「挖到散晒」。
化身為除草師的入中大文化研究學生Carol表示,自己由「一開始嚟到唔知咩草抆得,有啲抆完先發現唔係野草」,到「𠵱家已經認得啲樣,一嚟就用刀剪走佢」,過程極不容易。經歷一星期特訓,四人均脫胎換骨,「嗰陣拎鋤頭鋤咗一兩個鐘,原來都唔覺得好攰」。
四人完成實習,但更大的挑戰在眼前,就是如何協助出售農莊產品,他們早前小試牛刀,將其貌不揚,銷情欠佳的有機火龍果製成「火龍果乾」,放上網出售,「我哋賣緊100克85蚊,嚟緊會調整個價」,吸引了街客特意惠顧。
「菜籃」計劃更是重點。最精打細算的Jeffrey表示,「我哋希望香港人每月畀一嚿錢,然後我哋每個禮拜提供呢度種嘅蔬果」。另一成員Zoe指計劃目的是「香港人食返香港菜」,「𠵱家我哋食嘅菜,大部份由內地供港,既然我哋農地咁多,我哋都供應到一部份,咁點解唔係香港人自己食返?」她指,有機蔬果價錢雖較貴,但產品健康,計劃更可提升港人自給自足的意識,「如果要自給自足,最緊要自己支持返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