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中元節,跟香港盂蘭節相近,都是鬼節,鬼門關大開期間那一個月,一樣跟鬼魅有關。論與神鬼之距離,近莫近於台灣,道教文化興盛,廟分陰陽,幾乎百步一間,乩童佔就業人口比例應屬全球之冠。
即使這樣,中元節,一點也不覺陰氣逼人。中學時讀余光中《中元夜》「月是情人和鬼的魂魄,月色冰冰,燃一盞青焰的長明燈。中元夜,鬼也醒着,人也醒着,人在橋上怔怔地出神,伸冷冷的白臂,橋欄攔我,攔我撈李白的月……」這首詩還長着,竟傻傻不知道中元跟盂蘭同期,文字讓鬼也浪漫。
到了親臨其境,中元節跟商業掛鉤,也漸漸「萬聖節」化了。全聯超商每年中元節廣告,已成每年話題,驚人而不帶驚恐之作,前年驚人之處,在於牽涉到政治懸案,白色恐怖期間死因不明的大學教授陳文成,恰巧也是墜樓。在廣告裏頗明顯影射陳文成的角色,跟供奉食物致意的人說感謝,暖暖的。
影片播出迴響很大,即使認為陳文成死於黑手,不是隨便墜樓,也有覺得不應該消費受害者,全聯見廣告已經有熱心網民備份,效果已成,即日宣布下架。兩年後,我今日依然可以重溫這其實很有人情味的片段。
這中元鬼節故事告訴我們,沒關係的,一有人投訴要下架的政治「敏感」片段,就下吧,有備份即無患。這樣的廣告點子,奧美再有膽子,廠商都沒有條件敢接受。去年香港抗爭期間,無心旁事,全聯中元廣告大賞完全失憶。
今年賣的三女鬼,紅衣女子、水鬼以及最著名的魔神仔,即係山鬼。供桌擺滿廣告要買的產品,兩邊進行人鬼談心。紅衣女子篇,年輕女生本來危立於天台邊緣,一個人在講話:「好想知道,他愛不愛我」,挺聳人的,可一轉身,輪廓挺美可是白臉紅唇的女子問她:「重要嗎?重要的是你喜不喜歡你自己?」女生反問她:「那您喜不喜歡自己?」
盂蘭節滿街燒衣,一字記之曰:「畏」,「敬」字排第二,是「敬而遠之的」敬。台灣全聯每年這些廣告,也配合鬼神文化乃生活日常,鬼也有人性,人有時比鬼更想不通的宣導效果。我想,這些廣告首先就不能通過陳舊保守的廣播條例守則,即便通過了,現在是投訴人最大,甚至能使得動香港警察。當今警察之於市民,即像盂蘭之於燒衣人,敬畏敬畏,畏而不敬,敬而遠之,不過是買你怕,更何況只把你當惡鬼般,並且不怕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