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園推親子網堂備升小 訓練自理能力 應付校園欺凌

幼園推親子網堂備升小 
訓練自理能力 應付校園欺凌

【本報訊】去年9月開辦的協康會上海總會康苗幼稚園,先遇上反修例運動,今年疫潮又觸發退學潮,影響新學年收生。為留住家長,該校推行在家「蒙特梭利」教學,派發相關教具,轉化面授課堂的教學,教導家長在家為幼兒提高自理能力、訓練小手肌等。校長吳莆鳳說,即使孩子未能在校接受常規訓練,在家也能學自理,鞏固生活常識。

康苗幼稚園的跨區學童佔兩成,家庭經濟環境受疫情影響,陸續退學。吳莆鳳指全校約三成學生退學,「無能力繳交學費、校車等費用,跨區上學又擔心疫情……原本K1有三班,現在只有兩班;其他K2、K3差不多沒有半班。」吳校長說,若下半年復課無期,幼稚園將有裁員壓力。

吳莆鳳把握6月K3復課的三星期,為學生做小一銜接工夫:「最後兩星期,我們有小一體驗活動,問區內小學借用枱椅,將課室佈置成小一的模式。」小學分科教,該校所有老師擔任「小學」各學科老師模擬教學,從細節提醒學生小學與幼稚園的分別,像上課前後的鈴聲,小息安排等。

放手讓孩子執書包斟水

就算缺少在校常規訓練,她建議家長在家更有意識放手,讓孩子學自理。吳莆鳳說,執書包、斟水都是小一生需要具備的自理能力:「我們學校到K2,已經自行去水機斟水。小一體驗時,小朋友自己斟水入水壺帶回校,自己衡量飲多少。試過有小朋友斟太少水,家長致電回校想我們多斟水給他,我就說這是小朋友的選擇,如果他覺得不夠,下次一定會斟多些水回校。這些體驗一定要給小朋友,否則小朋友覺得可有可無,有人跟着自己身後。」

協康會青葱計劃製作了《升小裝備教材套》,特別針對升讀小一生在校常見的情景而設,涵蓋專注、學習、解難篇三個範疇共60個訓練活動,各個活動附有材料和工作紙以及家長使用教學。就算面授復課無期,高班學童也可憑教材套對小學生活有基本認識,如認識小學的行事曆、中文詞彙字卡,以及模擬小學生活情境,像默書、遭同學欺負等解難題。

藉遊戲為特殊生戴口罩

暫停面授課程後,該校先將課程調適,融入在家自學。吳莆鳳說,家長因抗疫疲勞而衍生管教問題,辦學團體的教育心理學家、駐校社工則透過Zoom和電話提供情緒支援。該校取錄約5至10%特殊教育需要學童,當中有人抗拒戴口罩,社工就拍攝短片教家長以遊戲方式為子女順利戴上口罩。

該校課程糅合蒙特梭利教學法,本來不主張幼童使用電子產品,但停課實在太漫長,須按情況提供電子教學。現時學校每半個月約有七至八條15分鐘以內的短片,教導家長使用蒙特梭利教具,將教育精神融入生活,學生可按步驟完成每個教具的任務,訓練小手肌,建立生活常規概念等:「怎樣穿外套、拉拉鏈、拿衣夾等,全都是生活可以做到。」

■幼稚園為家長提供教具,讓學童在家訓練小手肌(左圖)及學習斟水(右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