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淵滄專欄】科技指數仍會跑贏恒指 - 曾淵滄

【曾淵滄專欄】科技指數仍會跑贏恒指 - 曾淵滄

第一隻恒生科技指數的ETF終於面世,那是南方恒生科技ETF(3033),首日成交額30億,比盈富基金(2800)高,中短期內,相信恒生科技指數依然會跑贏恒生指數。9月7日,恒生指數會加入3隻新經濟股而剔除3隻舊經濟股,分類比重進行了調整,恒生指數內佔比最重的依然是金融股,9月7日之後,比重有所減少,但是依然佔有45%。金融股中,除港交所(388)與友邦(1299)算是近日表現較佳的股,餘者則差強人意。

恒生指數成立於上個世紀60年代,有4大分類,依當時香港的經濟結構分類,但是,事隔多年,恒生指數加入大量內地企業,內地的經濟結構與香港就不一樣,也許,這也是恒生指數將來需要改革的方向。

恒指的3隻新貴阿里(9988)、小米(1810)及藥明生物(2269)股價近日都表現的不錯,過往,新入選恒指成份股的股,往往是那些剛剛好符合恒指成份股要求的股,市值不高,所佔的比重也不大,往往只佔1%左右,因此更換成份股不會帶來恒指的大變動。不過,這一次因為接納了市值比騰訊(700)還高的阿里入內,阿里將在恒指比重中佔5%,加上小米與藥明生物,總比重佔9.34%,如此一來,其餘的恒指成份股就必須降低比重。

因此,9月7日被被動性沽出的股票不單止3隻被剔除的股,而是所有比重下降的股。

將來,越來越多內地數萬億市值的股成為恒指成份股,本地那些市值僅數百億的恒指成份股就越顯得不對稱。

過去,騰訊、滙控(005)及友邦被稱為恒指權重的三頭馬車,所佔的比重最高,這3隻股股價上升,恒指就上升。今年年初,三頭馬車只剩騰訊仍在上升,滙控與友邦由高位大幅下跌,幸好,近日友邦股價大幅回升,創半年新高,理由與炒作銀娛(027)一樣,即開放邊境的概念。

曾淵滄

財經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