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戶IOP」製科指ETF亂局 市場質疑證監無叫停 累投資者輸錢

「散戶IOP」製科指ETF亂局 
市場質疑證監無叫停 累投資者輸錢

【財經專題】科技股熱潮下,南方東英推出全港首隻恒生科技指數ETF(下稱3033),原意是追蹤科指表現,理論上較炒賣個股穩陣,但首日掛牌價格卻偏離科指表現,出現異常波動,更有人慘輸六成。有ETF業界人士質疑券商今次破天荒容許散戶在上市前認購,令ETF市場淪投機短炒樂園。

股票與ETF均設認購期,股票是IPO(initail public offering),ETF則為IOP(initial offering period),兩者最大分別是集資對象不同。一般而言IOP僅少數前期大戶投資者可參與,IPO則開放予市場。然而有不願具名ETF業界人士指,南方東英開先例與新浪旗下互聯網券商華盛證券獨家合作IOP,容許散戶以7.5元預先認購基金單位。

■南方東英推出科指ETF,首日掛牌便出現異常價格波動,令部份投資者輸錢。

可透過華盛預先認購基金

3033首掛當日競價時段甫開始,出現大量由華盛牽頭的沽盤,沽盤價高見42元,最終以20元開市,仍較起始價7.5元高出1.6倍;而20元價位成交了約59萬個單位,涉1,180萬元。按3033當日收市價7.615元計,這班接貨投資者一日慘輸共730萬元。該ETF業界人士指,一般大戶認購後不會急於放貨,然而3033容許散戶上市前認購,少數揸貨散戶索性將此當新股炒賣,在發行商不能增發單位的競價時段,大幅嘜高價錢掟貨。

與此同時,另一批以為科指ETF長炒長有的散戶高追,惟開市後莊家開始製造流通量維持秩序,令股價回落;早買貨投資者遂損手爛腳,釀成今次ETF投資慘案。南方東英發言人向本報稱,3033認購流程合規合法,參與3033一級市場認購的券商共九間,包括法國巴黎證券、花旗環球及華盛等;被問到散戶可透過華盛預先認購基金,南方東英稱券商向發行人申購,發行人不清楚背後投資者。

恒生華夏ETF不設散戶IOP

南方東英首席ETF策略師李雪恒指,出現今次情況是由於投資者過份憧憬科指,遂出現高追;他建議投資者應先了解該ETF資產淨值才投資。當市場需求大,ETF會短暫出現溢價;當莊家有足夠貨源供應,價格會回復合理水平,屆時才建議投資。

有接近南方東英人士指,不排除IOP容許散戶參與認購存漏洞。據悉,恒生及華夏即將推出的恒指科技ETF,均沒與券商合作IOP予散戶在上市前認購。

南方東英作為發行人,其絕大部份收入來自基金單位管理費。3033上周五成交30.35億元,超越盈富(2800)成本港史上首掛成交最多ETF,首日新增3.83億美元(約29.7億港元)資產淨值。南方東英日後亦會持續增發單位,按每年徵收經常性開支比率1.49%(包括管理費)計,料每年穩袋數千萬元收入。

ETF現由證監會規管,須遵守《單位信託及互惠基金守則》內容,規定ETF發行商責任及披露等事宜;惟有關條文欠法律效用,僅屬指引。市場質疑證監會當日不即時叫停產品,令投資者損失。本報向證監會查詢,截稿前未獲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