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肺炎疫情改變世界,零售及飲食業更飽受衝擊。曾到英國牛津「浸鹹水」的港人Henry,兩年前斥資百萬活化兒時成長的九龍城區中藥舖位,變成中西合璧咖啡店,卻遇上世紀疫症重挫,原本搞晚市的大計被逼擱置,在驚濤駭浪求存,惟有將部份資源投放網上外賣曲奇餅。
雖然工商舖市場「減辣」,但在英國讀經濟的Henry認為,環球經濟轉型,租金下滑,舖位相對不值錢,未有打動他買舖信心。
當香港掀起巨大移民熱潮之際,在九龍城區長大、曾在英國牛津大學讀經濟系的Henry,卻因為喜愛香港的人情味,畢業後沒有留在外地落地生根,反而選擇回流。他在自己成長的九龍城區,看中了區內1932年落成、開業達88年的中藥老舖「大和堂」,中醫生意三年前結束,他租下舖位搞咖啡店生意。
可惜,今年疫情來襲,咖啡店生意額大跌,對比大商場連鎖店,曾任職發展商租務部的Henry認為,地舖勝在有「性格」, 疫市下或比連鎖快餐店容易生存,「集團連鎖店開喺旺區,一間舖位成二三千呎。經濟好嗰時,佢哋賺多好多,而家跌市,反而我哋影響冇佢哋咁嚴重。」雖然打擊不及連鎖店大,惟限聚令後,大和堂生意減少近半。疫境求變,餐廳推出曲奇餅外賣,並放在外賣平台上出售,令客源拓展至香港其他地區,疫境下尋出路。
而資深投資者林一鳴指,工商舖按揭上限放寬,對舖市根本毫無幫助,商舖根本難以敘造四、五成按揭。銀行計算商舖按揭,乃透過商舖可能獲得收入,取數值四成為供款能力,並以此逆向計算出按揭成數,一旦舖市租金偏低,亦無條件向銀行敘造達五成按揭。
林一鳴認為,住宅與工商舖情況根本不可混為一談,提高住宅按揭成數有效,不等於對舖市有用,若市民根本無法從政策放寬獲得更多資金買賣,舖市又談何復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