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資港財管資產640億變2萬億

中資港財管資產640億變2萬億

【本報訊】英國《金融時報》早前報道指,中資金融機構在港不斷增加聘用人數,已逐步迫近外資機構。據本報綜合資料發現,過去十年間,中資不單在人數規模上大幅增長,中資所佔成交比例及資產管理數量均有上升。相反外資比例則有減少,此消彼長下中資進一步主導香港金融業。

5中資券商增聘2,680金融人

據Webb-site數據顯示,截至上周,持證監會相關牌照人士約40,990人,較2010年底33,475人增加約6,515人;在持牌人數增加最多的十間企業中,中資佔五間,包括中金(1908)、廣發證券(1776)、國泰君安(1788)、中國銀河(6881)及華泰證券(6886),合計增加2,680人。

至於持牌人數減少機構則以外資為主,包括宏利(945)、美林、摩根士丹利、麥格理及巴克萊等,合計減少2,896人。十大持牌人數中,中金已躋身十大投行之列。

證監會每年亦會公佈香港的資產及財富管理活動調查,據去年最新相關調查,由內地公司控制的持牌法團或註冊機構、所管理資產由2008年底的640億元,劇增至前年底的22,560億元,增幅34.25倍,佔香港所有資產及財富管理業務管理資產的9.4%。相關中資公司數目由2009年6月底110間,增至前年底362間,增加近2.3倍,所佔比率由7%增至22%。

交投方面,香港每日外資成交量由2008年約303億元,增加至440億元。美國投資者交投不升反跌,由2008年約110億元,略為減少至2018年的102億元,所佔比例由36.31%降至23.23%。

相反,中國投資者所佔交投激增2.47倍,由2008年約36億元增至2018年約125億元,佔成交比例由11.86%上升至28.32%,並在該年首次超過美國投資者,位居外資投資者成交比率之首,估計此趨勢持續至今。